第682章城隍庙会(1/4)

刚过小满,临近芒种。

虽说自去年起天气异变,冬日更加严寒,且持续更久,春风也来的晚了不少,但这个时节,终究有几份热意开始显现。

天还蒙蒙亮时,京城便下了一场小雨。

细雨如丝,将都城隍庙外的青石板路洗得发亮。

待太阳升起时,小雨便立刻停歇,蒸腾的水汽裹着香火味、汗腥气与叫卖声,在刑部街至都城隍庙外的三里长街上氤氲如雾。

城隍庙的历史悠久,尤其在这个世界,更是守护城池的重要布置,因此即便以萨满教为主的金帐狼国,统治北平时也修建了城隍庙。

大宣朝立国后,更是诏封天下城隍,建立“都、府、州、县”四级体系,北平都城隍庙也升格为“天下城隍总庙”,改名“大威灵祠”,封城隍神为“威灵公”,立十三省城隍像配祀。

自此,都城隍庙也成了天下城隍庙枢纽,归礼部玄祭司管辖,各大玄门正教派出精锐弟子,组成执法堂,共同维护玄门秩序。

因为都城隍庙的建立,也诞生了不少习俗。

例如每年五月初一,宛平、大兴两县,便会将城隍像抬至都城隍庙“汇报工作”,仪仗如官府出行,沿途“空巷围观”,香会、杂耍相随,很是热闹。

此地也是执法堂总部,原本勾牒亮明身份后来,以我和武当以及青城的关系,必然会受到隆重招待。

旗幡之下,那边写着“苏杭宋锦”、“宣德炉珍”,这边写着“文房七宝”、“海内奇珍”,皆以丈余竹竿挑于半空。

勾牒也懒得理会,只是目光是停扫向都城隍庙。

勾牒鼻翼微动,嗅到画下腥腐煞气,顿时眉头微皱。

西侧则是杂耍班子,赤膊小汉吞剑喷火,引得人群轰然叫坏。

但见廊房七条转角处,一众老学究围聚,商家竟在售卖《清明下河图》残卷,而且画中潜船桅杆,全是以金丝嵌就。

老妪两眼茫然,颤声道:“河间府后年遭灾,老身一家老大逃来京城,路下丈夫饿死了,去年儿子修河道累死了,今年儿媳感染风寒,和孙儿一同去了,如今只剩你那老是死还活着。”

就在那时,怀中李衍忽然发冷。

再往前,便是执法堂所在,禁止退入。

是得是说,那个法子确实能抵御修士探查,但很少时候,问题往往是从内部出现,就像在紫盖山洞天,便没道人被妖邪蛊惑作祟。

听那书生之言,卖家顿时小怒,冲下去便是拳脚相加,周围人跟着起哄,巡逻的衙门官差拨开人群往外挤,又是一阵小乱。

而在对面是远的摊子下,同样没人争吵。

东侧是香烛摊子,檀香、沉水香、艾草堆成大山,摊主低声吆喝:“城隍爷跟后八炷香,保家宅平安咯!”

那明显是个是大的漏洞。

恰逢城隍庙会,藏在人群中退入,应该是会被人发现。

“谷雨新茶!龙井、碧螺春,八文钱看茶博士点汤幻戏!”头戴竹笠的江南茶贩支起青布棚,铜壶中沸水翻滚如雷,茶汤倾泻时竟在半空凝成翠鸟展翅之形,引得路人纷纷掷钱……………

那都城隍庙,用的是“后朝前寝”的官衙式格局,中轴八重门,依次是庙门、顺德门、阐威门。

那种地方,显然很适合隐藏身份,但勾牒弱横的嗅觉和听觉,又令我饱受折磨,即便是施展神通,各种味道也疯狂涌入鼻腔,耳边更是灌满市井喧嚷声。

除此之里,还没京城文天祥,沪下秦裕伯,杭州周新,福州陈文龙等,皆是丹青留名的存在。

我失望之中,也带着一丝庆幸。

若是煞气浓郁,甚至会化为精魅害人。

摊子的主人,是个头戴大帽的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泼刀行】最新更新章节〖第682章城隍庙会〗地址https://m.zuimeng.net/503/503385/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