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他山之石(2/4)

花一现,凋谢也来得太快了一些。

如今,江南仅仅留下少量部队坚持,以掩护主力部队实施战略转移,另觅根据地。房元冲不知道留下的部队还能坚持多久,自己重新以本地商家的身份为留守部队暗中筹措物质经费究竟能起多大作用。

开明意味着没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至少表面上看是这样的。房老太爷对共产党的开明,对国民政府来说就是资敌。现在,国民政府重新执掌这片土地,房老太爷自然不为县府待见,也就自然成为被打压的对象。

“这场战争下来,有多少土地无主,各地地主被分给农户的农田山地有多少,县府得先摸摸底,才好决定这些土地得权属。请房老太爷是开明人士,多多体谅,多多支持县府工作。”

房老太爷想要回自家的田产,找到县的时候,被县一席话说得有脾气没处发作。

如果真是如此,房老太爷也就捏着鼻子认了。

但事实上,一些的财主跟随还乡团回乡,原本被分出去给农户的田地,支付一笔大洋后全部收回。和县府和国军官关系密切一些的财主,不仅仅要回自己的田地,还能弄来更多原本不属于他们的农田山地。被红军分给农户的田地,逃难遗弃的田产,大把地抓在县府手里,县府和国军官意欲何为,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

“本来就是我们房家的田产,凭什么还要让我们出钱赎回?就算国军赶走红军功不可没,但国军的职责不就是保境安民吗?如果出于感谢国军赶走红军,出些钱粮犒劳他们,我们也愿意出,但哪有狮子大开口,漫天要价的道理?……”

要让房家再出一大笔大洋,房家财产多半已经转移,房老太爷出不起,也不愿意出。听房元冲说。这次回来就不走了,留下来陪爷爷奶奶。没有什么比房元冲在家陪伴更值得高兴的事情,房老太爷气顺多了,不过,这段时间憋得也够呛,难得发泄一番,房老太爷话也就多了起来。

正愁一时找不到打开工作局面的法子,听爷爷讲述当前瓦当的局势和县府对房家田产处理,房元冲脑子一转,便有了主意。

接下来两个多月。房元冲借着要回房家的田产,既藉此与县府官员和驻军官建立某种关系,又不担心暴露身份,还把自己的工作开展起来。

从中,房元冲了解了更多的内情。

经历几次对红军得围剿,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确实给国民政府提了醒,各朝各代农民造反,起因都是地方上土地兼并严重,让农民无以维持生计。红军之所以成燎原之势。无非是红军能满足农户对土地的需求。现在县里土地兼并过重了,民国政府有意趁此轮战争,将被共党红军打乱的土地进行一次比较全面的土地调查,尽可能地把被红军打乱的土地权属收归国有。再卖给农户,特殊情形,可按一定比例返还给原主,以缓和因土地问题不断激化的农村矛盾。这样以来。更重要的是能最大限度地铲除共产党红军赖以生存的根基,而且民生终究是国本,任由土地兼并下去。谁也难保赤匪祸患不再次死灰复燃。但仅仅作为一种意向,还没有出台规范的操作流程和法规,各方势力却从中看到了有利可图,上下其手,演变成官员土豪大户各方势力敛财并地的盛宴。

陆友铎除了向房如松汇报瓦当的大概状况,还带来房元冲的一封书信。

房元冲在书信里告诉房如松,自己决定留在瓦当陪伴房老太爷俩老。这样也好,房如松对老爹老娘留在瓦当心里其实总是心绪难安,总是牵挂着,儿子房元冲有这份心,确实是比较稳妥的法子。只是布庄一摊子一时没有信得过的人看管着,颇伤脑筋。

在南河,房家布庄处在被人挤压的状态中,现在找任何一个掌柜都有可能是一个万劫不复的陷阱。找不到可靠人手,房如松只好让龙景阳暂时看管着,这只是没办法的权宜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边尘】最新更新章节〖第五章 他山之石〗地址https://m.zuimeng.net/0/10/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