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南河八义(2/3)

有想法?”

在钱财与情义失衡的情况下,什么样的心思都可能产生,如果再加入更复杂的家人关系,想着就头疼。

若有所悟,张才景笑道:“信北,你哪来的花花肠子,想怎样,你明说吧,别打哑谜了。”

江信北转向陈义海几人,说道:“你们呢?晓得我的意思了吧?”

意思倒是有些意思,可几人似懂非懂,特别是杨友宁拧不过弯来,说道:“信北,你说的我懂,就是觉得先讲规矩,再论交情,说的特无情似的。”

江信北笑道:“嗯,你说的没错,我也觉得有些重财轻义,显得无情。可是,以后如果我们发展壮大了,你能担保不会出现我最后提到的两个问题?如果出现,并一再累积,你觉得我们的情义还会维持多久?那就不单单是‘吃得亏,坐得堆’的事情,照我说,早早散伙算是最好的结果。”

杨友宁道:“那倒也是。”

江信北接着说道:“所以,我说‘先讲规矩,再论交情’看似无情,却恰恰是我很看重我们的弟兄情义,不想因为几个钱财损坏了我们的交情。也就是要在情义和钱财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的规矩,大家各自心中要有个谱,情义要讲,钱财也要讲,关键是遵照这个规矩,自己自觉,管好自己,把公事和私利拎清楚,凡事不过分。因为,一旦过分,就是非分之想,就破坏了这个规矩。结果,不是钱财毁掉我们的情义,就是我们产生信任危机,最终无法合作下去,一拍两散,到头来两手空空,还赔上了交情。”

江信北已经讲得够明白,公事与私利分清楚,大家都懂,但陈义海和杨友宁还是将信将疑,江信北是不是杞人忧天。石顺东和刘玉坤也对发生江信北所担忧的事情将信将疑,不过两人把自己放在江信北跟班位置上,宁愿相信江信北说的是真有其事。真正理解的只有张才景。

想了想,江信北又道:“我也希望我的想法是多余的。不过,我还是认为,防患于未然,未雨绸缪。规矩讲了,如果谁有什么难处,或者确实是事出有因,大家再来相互帮衬,我们的情义才更真诚,更经得起考验。”

江信北都如此说了,不管理解不理解。相信不相信,江信北总归是处于好心,无论如何,大家都得给江信北这个面子。

无规矩不成方圆,不管用得着用不着,六人你一言我一语,充分列举各自不能接受的现象,定出几条规矩。

第一,按实际出工天数领取工钱;第二。按股本多少分红;第三,危害大家利益,情节不可饶恕,那就好合好散。踢出江信马帮;第四,临时出现新状况,大家意见出入较大,临时商量。再细化,写进规矩中。

这几条基本都是江信北想好了的,难得大家也就想到这么几条。

商定下来。天色已晚,庞老头早就弄好了晚餐,只是众人讨论热烈,没有打搅。

八个人一桌,大家还从来没这么齐整地坐在一张饭桌上。从江信北的粗略算账当中,众人知道锁赚不少,至少今年的年是好过了。心中有底气,似乎就有了奋斗目标,众人喝酒格外来劲,酒量都增加不少。

却不免太过放肆,每人两碗后,家里没酒了。

石顺东觉得不过瘾,欧全海放下碗筷很自觉地跑到镇上买酒。

“信北,你倒是给我们交个底实话,今年过年,我们能拿多少钱回家?”

等酒喝,得找话题,陈义海忍不住问道。

江信北也很高兴,粗粗一算,这十来天,从猫冲运出的冬笋有二万六七千斤,扣除损耗,和给各商户的上浮斤数,以及还来不及运到县里的三千来斤,还有二万多,除去本钱和费用,每斤至少可以赚到一角二三分,那就有一千多大洋,九个人,就算预留一些做砖瓦厂的筹措成本,平均每人可以拿七八十大洋回家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边尘】最新更新章节〖第三十一章 南河八义〗地址https://m.zuimeng.net/0/10/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