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 蛟河(一)(2/3)
收入因“土地财政”而大大增长,但他们一年能拿出来修铁路的钱也绝对不会超过十万元。三年积累下来也不过才攒了三十多万元而已,几乎还差了整整一百万元,缺口实在太大。
不过好在许信这种老干部活动能力超强,人脉关系广阔,在几次进京奔走一番后,在执委会大幅度削减铁路投资的大背景下,居然还从交通部那里要到了大约十多万元的专项资金,也是神奇得很。其实,本来按照正常套路,执委会在哪里修铁路也不会在蛟河地区修,因为这里的优先级实在太低了,不过谁让老干部的活动能力强呢?而且最关键的,人家地区行署和三个县政府都愿意勒紧裤腰带出钱,别的地方你愿意么?所以,不要总怪上头偏心,实在是人家的决心更强啊!
另外,国营中央铁路公司在看到居然有地方政府愿意出部分钱修建铁路(这不是傻的么……),虽然他们要求该段铁路的日后部分经营分红(具体分红比例有待协商,分红期限也不会超过二十年),但对中铁公司来说仍然是大有赚头的事情,而且还能让他们把手伸进之前从未进入过的森林铁路系统,又何乐而不为呢?
因此,他们也拿出了部分铁路器材(折合约二十万元),打算用在森林铁路中营—宛亭段的修建之中。顺便,他们还免掉了部分前期勘探、设计费用,这又让蛟河地区行署省了不少钱。于是乎,在这么多方努力之下,这段铁路居然就这么磕磕绊绊地启动了起来,并且戈什金的建筑公司也承揽了其中一部分的工程建设项目。
托俄罗斯局势越来越混乱的福,现在戈什金可以捞取的人口也越来越多了,特别是地方秩序被几支起义军大肆破坏后,很多牧民、农奴从被束缚的状态解脱了出来,其中有相当部分在戈什金派过去的同伙的半引诱半强迫下,冒险从顿河河口出海,乘船到了哈吉港暂住,然后乘坐南海运输公司的商船返回东岸。
通过这种方式来东岸的俄罗斯移民,去年一年至少有三千多,若是再加上从传统渠道出海的俄罗斯劳务工(多来自贫困的北方省份,一般从圣尼古拉斯和阿尔汉格尔斯克两大港口出海),去年一年其总数已经超过了六千,为历史之最。自然而然的,戈什金建筑公司也在大量非国民劳务工的加盟下,生意愈发红火了起来。不然的话,你以为他们的队伍还在伊南铁路、伊瓜苏县等地有项目的情况下,还能跑到蛟河地区来承接项目么?
不过说真的,别的劳务公司人虽然也不少,比如巴蒂诺的以意大利人为主的公司,人数甚至还要超过戈什金,但无论是搞建设的速度还是承接项目的多寡,都被戈什金建筑公司给比了下去。之所以如此,固然有戈什金比较会来事,关系经营到位的缘故,但更大的原因,还是木匠出身的戈什金行事比较地道,对手下盘剥没那么过分,也会包装自己,因此在工人们中间的名声还算不坏,这干起活来的效率自然也就差不了了。
看看如今刚从外面买回来的腌牛肉就知道了!其实真花不了太多钱,因为拉普拉塔大草原上生活着的野牛实在是太多了,杀都杀不完,若不是国内有巨大的需求的话,也许东岸人也会同历史上西班牙人那样,只取牛角、牛皮、牛舌,牛脂、牛肉全部扔掉,因为牛肉吃得都快吃吐了!不过东岸二百万国民,还没奢侈到历史上西班牙殖民者那般程度,再加上二三十万非国民劳务工的存在,从事重体力活的他们更需要牛肉来补充营养和体力,因此便催生了对廉价牛肉的巨大需求,进而导致捕牛队也想办法将牛肉就地腌制了起来,然后用船运回国内销售!
实话实说,来自巴塔哥尼亚台地区的腌牛肉真的是一种廉价到过分的食品,以至于东岸本土条件稍微不错的人,都会选择本地饲养、宰杀的新鲜牛肉,要么就是鸡鸭鹅、鸵鸟、骆马、水豚或猪羊等较为昂贵的肉类,而不是烂大街的巴塔哥尼亚腌牛肉,因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最新更新章节〖第三百四十一章 蛟河(一)〗地址https://m.zuimeng.net/0/199/1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