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 北宁(十)(2/3)

不过,东岸建筑材料公司虽然看在徐宇的老脸上同意在高郭乡这一片设立一家分公司,但他们也提了一个条件,即他们资金暂时有些不足(连续多年被财政部抽血,以至于都无钱更新技术和设备,再加上四处扩张,资金链颇有些紧绷……),希望北宁的地方政府也参与进来,双方共同出资、分占股份,以减缓东建公司的资金压力。

老实说,人家的这个要求其实挺合乎情理的,而且也不是第一次这么和地方合作。不过,考虑到北宁地区令人尴尬的财政状况,这就颇有些关碍了。要知道,现在东岸地方政府的财政,说穿了那都是“土地财政”,即地方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来源于卖地收入,一亩地十元(以前是七元),卖一万亩就是十万元。听起来是不少,可问题是地方政府的支出也大啊,这一点倒有点类似后世的天朝,地方上的公路、码头、仓库、上下水设施、民兵训练、医疗服务等一揽子事情,都需要和中央分担出资。比如一个河港码头,一般是中央拨点钱、国营内河运输公司出点钱、地方政府也要出钱,一堆项目下来这开支可就非常庞大了。

可以说,东岸地方政府的财政是相当之不充裕的。就拿北宁地区来说,若以东岸现有的财政收入分类识别的话,他们的主要财政收入来源于非租税收入,说穿了就是土地出让金、罚款、规费、公产出租等等,其中大头是土地出让金(在最新税改中,中央与地方三七分账,且这个金额取决于政务院每年批下来的公地指标,不按指标私自卖地缓解财政困难的,已经被一撸到底回家种地了),但这部分收入也是有用处的,每年都极为紧张,以至于地区行署的很多衙门目前都得不到足够的拨款,只能靠罚款和规费收入(比如诉讼费、执行费、抄录费、管理费、登记费、检验费、证明费、注册费等等)维持运转,也是苦逼得很。

这样一说情况就很明了了,北宁地区的财政本就不宽裕,收上来的每一分钱都早就被瓜分完毕、都有了去处,现在要他们一下子拿出至少以万为单位的现钱,你别看他们每年卖地也能收入二十多万元,但一时半会还真有些困难呢。所以徐宇现在颇有些踌躇,思索着该挪用哪笔钱为好,最好是不要产生太大的阻力,想来想去最后还是觉得各项开支都压缩一点,大家都稍微忍耐一下,把这笔钱凑出来。

或许有人会问,既然地方上如此困难,像这类工业投资,请求中央出血行不行?答案自然也是不行的,你以为中央的油是那么好揩的么?依照东岸政府每年收入的每分钱都要花光的尿性,你觉得争抢预算的难度很小么?虽然你可能只需要几万元的拨款,但牵涉到的程序问题可没那么简单。

而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如今东岸政府的财政收入。在上个财年(1669-1670),华夏东岸共和国财政总收入(租税收入+非租税收入)为万元,其中由于取消了动产税、降低了不动产税的税率以及卖地收入的日益增长,东岸政府的非租税收入再度超过了租税收入,占比达52.2%,为547.92万元,其中国企上缴的利润、土地出让金是大头,其他的诸如特许牌照、农牧场出租等收入比起来都只能说是毛毛雨,不值一提。

不过虽然这个财年非租税收入再度“狂野飙涨”,但其实增长潜力也就那样,不如租税收入。其原因嘛也很简单,因为随着东岸国内经济的发展,如今很多国营企业的利润率也开始下滑了,甚至在某些行业内,就连利润总额的绝对值都下降了。再加上中央过去多年内对这些企业抽血过于厉害,同时让其承担了很多不挣钱、非必要的科研任务,因此上头也打算让其“休养生息”几年,故降低了很多企业上缴的利润比例,让其能喘一口气,当然该交的税还是要老老实实交的,这点没得商量。

而在总额为477.9万元的租税收入中,总金额最高的仍然是不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最新更新章节〖第四百二十三章 北宁(十)〗地址https://m.zuimeng.net/0/199/1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