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四章 新生活与集安(2/3)
用功的。
老周回家的时候就看到一个戏班子来村里表演曲目,价钱也不贵,一人几分钱罢了,人们趋之若鹜。另外,他也参加了一场拔河比赛,感觉气氛浓得非常好,大伙的凝聚力都有所增长,日后一旦敌人来袭,可能会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
“家里情况不错,你别担心了。农业合作社还是很靠谱的,给咱们农民的帮助很大。现在地里的粮食完全够吃,多余的还能卖到粮站去换点钱,给孩子们买身新衣服和新吃食,还是很不错的。现在村里每年都要把18岁以下的孩子的身高、体重测一下,整理成册报上去。”老周拿出了一袋旱烟,一边“吧嗒”抽着,一边说道。
“现在的孩子啊,吃得可比咱们刚来那会好多了。”孔小二羡慕道:“这吃的好了,一个个个头也窜得快,以后都是好兵苗子啊。”
“嘿嘿,哪要那么多人当兵吃粮啊!听说咱们村和附近的几个村子要办一所小学,这娃儿们以后就有地方上学了呢,这可不比你当个大头兵四处拼命强多了?”老周毫不客气地说道:“就咱们这个粮站,统共不过二十个兵。即便算上粮库、武器库警卫以及帮工,也不过四五十个人,一旦敌军来袭,又有几个能活下来?怕是你孔小二,因为经常要晚上巡逻,会是第一个死的。这样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营生,我可不愿我儿子继续干,我一个人就够了。”
孔小二闻言不是很赞同,但他没想跟老周辩驳什么。老周当年也曾是个勇士,但受了一次重伤后,他的想法变了很多,这在孔小二看来有些近乎怯懦了。孔小二是非常拥护如今这个朝廷的,因为在他看来他们做得足够好,老百姓有饭吃、有衣穿、有钱花,境内也没什么土匪山贼之类的扰乱治安,老爷们吃相也普遍较好,赋税也不重。因此,这样一个古来都很少见的朝廷,确实是值得他为之战斗的!是的,没错,他不仅仅是当兵吃粮,他觉得他有义务为这个朝廷而战。如果敌人打过来的话,即便到了关键时刻,他觉得自己可能也不会选择逃跑,而是继续战斗下去。这是他与老周最大的不同之处,老周年纪大了,已经变得过于市侩和怯懦,他不想做这样的人,他还想建立功勋,守护这个太平盛世。
孔小二上次听排长闲聊,得知也许再过几个月,他们就要和第二步兵团一个排轮换了,然后回归第一团的建制,全团拔营北上,到鸭绿江更上游的地方建立新的定居点。上头甚至就连新城的地名都想好了,就叫“集安县”。
集安的建设由辽东地区行署和朝鲜王国共同负责,基本上是双方各出资一半,朝鲜人还要额外出民夫帮着筑城。集安县城就建在河边上,附属一个码头,未来的移民将主要来自南方,即南方开拓队辖区的人。那个地方环境宜人,经济发达,人口增长十分迅速,竞争之激烈已经使得不少人开始出海讨生活了。
登莱的廖大帅已经与刘厚非说好了,明年(1693年)将引进一批宁绍移民,数量大概在三千人上下的样子。廖得功为了让男方开拓队配合他们招募移民拓荒,将充分利用自己的影响力,让南铁公司加快速度,尽一切力量将上定铁路修建通车。这条南中国历史上的首条现代化铁路,宁绍人民已经等得太久了。
而集安县一旦建设完毕并站稳脚跟的话,那么东岸人在鸭绿江流域的防线就又往北延伸了一大截,已经隐隐有与海参崴方向西进、南下的部队呼应的意味在内了。或许有人会说,这条防线实在太长,且缺乏战略纵深,不是很稳。但你要考虑到,东岸人有鸭绿江这条交通运输干道在手,后勤物资补给其实问题不大,尤其是在丰水期的时候。而且,鸭绿江不但没补充粮食、武器等物资,同样也可以补充兵员。士兵们乘坐小火轮甚至无动力的小木船,可以很方便地南下北上,比走路快多了。虽然航道中间有许多激流险滩,但这些年东岸人一直在想办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最新更新章节〖第四百四十四章 新生活与集安〗地址https://m.zuimeng.net/0/199/2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