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五章 潘帕(三十三)(1/3)
雪花纷纷扬扬地落了下来,这让李正很是兴奋。
从小出生在北方的他,还真没见过几场雪呢。印象中也就很小的时候,东岸大草原上下过几场小雪,地上铺了薄薄的一层,他和兄弟姐妹们撒欢似的在雪地里打滚,直到被爹妈揪着耳朵拎回家,一个个狠揍屁股。
在渐渐长大成人后,冬天一年比一年温暖,下雪的次数也渐渐少到了一定程度,似乎整个大气候都在慢慢变暖一样。小时候的李正,曾经担忧地想道,这天气不会一直变暖下去,直到热得人都受不了吧?好在大自然并不如他所担忧的那样,变暖是一个很缓慢的过程,而且中间还有反复,有的年份的冬天就会十分寒冷,不但会下雪,河面也会结上一层厚厚的冰,就像他小时候那样。
现在李正已经离开了家乡,来到了千里之外的潘帕地区,成了一名光荣——好吧,有很多人并不认可这有多光荣,因为随着工商业的发展,非农工作数量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去垦荒种地了——的拓荒者,在几近原始蛮荒的环境下开拓土地,种植庄稼。
种地牧羊的田园生活,说实话并不像诗人写得那样唯美。事实正好相反,农村的生活十分艰苦。这里远离大城市,物资供给少,很多东西都要自己来。比如水要自己挑,买个东西得跑好远去乡场上,环境恶劣,蚊虫遍地,缺医少药,还没什么娱乐活动,小孩上学也不一定有学上,或者老师水平很低,得不到良好的教育。更别说,农村还有非常繁重的体力劳动了,这足以榨干一个农民的大部分精力,让他没太多兴趣做其他的事情。
所以说,农村和城市生活真的不是一个等级的,两者之间的差距只能的不是一般人能想象的,即便是在东岸共和国这种农民群体收入相对较高的国家亦是如此。而这,似乎也是东岸农民对于工商业岗位的收入慢慢超过自己而抱怨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本来就在辛苦地为国开拓边疆了,现在收入和实际生活水平都不如你们,还搞什么搞?
东岸农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还是各地广泛建立了农民合作社之后的事情。有了合作社,他们在出售农产品时有了议价权,在采购种子、建材、日用品、农用机械甚至是上保险时,也可以得到一个折扣后的优惠价格,这等于是减少了他们的支出,扩大了收入,也难怪全国各地的农民们对合作社死心塌地地拥护了,以至于村长的权力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现在,从陆军退下来的前农家子弟们也有点愿意回到农村老家了,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大部分留在城市里(少部分回乡当村长、民兵主任),利用服役期间获得的丰厚收入,在城市里买一套住宅,找一份工作,安安心心舒舒服服地生活。这些回到老家的退伍军人(有的甚至还是军官),很多有过海外服役的精力,见多识广,人脉也不错,回乡后加入农民合作社,即便不会经营,但还是有一定的用武之地的。
李正他们现在在干燥潘帕地区的开拓,其实优惠政策还是不少的,比如发放奖金、贷款买房、优先出售高产种子等等建国初期才有的优惠条件,也算是国家对拓荒农民的变相补偿吧。李正和妻儿居住的这三间瓦房,就是从东岸农业银行那里分期贷款(免首付)得来的,且还款利息也非常低,他本人对此还是十分满意的,连带着对于来到忠兴乡这么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也不是那么抵触了。
“小山啊,去鸡窝那看看。这南边的雪就是大,别把鸡窝给压榻了。”在外面站了一会后,李正一边朝羊圈走去,一边朝正在院子里带着妹妹玩耍的大儿子说道。
鸡窝里养了二十几只鸡,倒并不是为了吃肉,潘帕的东岸人并不缺肉吃,主要的还是为了卖鸡蛋挣钱。鸡蛋这种东西,在集市上的价值并不比,至少比牛肉贵上不少,很多家里有点闲钱的政府官员、工程技术人员、学校教师、军人、小商人等都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最新更新章节〖第四百六十五章 潘帕(三十三)〗地址https://m.zuimeng.net/0/199/2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