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伊河(一)(2/3)
巴的小屁孩,大人们也只能摇摇头,任他们自己玩去了。这些小孩大部分是奇山堡后面几批居民的小孩——五百多名来自立窝尼亚的爱沙尼亚人的子女,剩下还有十来个则是从大明山东乘船九死一生过来的。小孩子的友谊总是很简单,他们没几天就混熟了,虽然彼此语言交流不是很顺畅,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在一起玩耍。
而在挖泥船的南侧,不时有一艘同样吞吐着黑烟的72吨级内河运输船快速走过。这些船看得出来都是新造的,因为它们用的都是螺旋桨推进器,挂了两面纵帆作为辅助动力,航速普遍在8节左右。船上装载的全部都是铁矿砂,它们从这里进入米林湖,然后一路向北抵达鸭子湖北端的平安钢铁厂码头。
“航道疏浚得如何了?”彭志成看了一会儿这片沼泽地,然后朝跟在他身侧的秘书梁建问道。
梁建闻言立刻回答道:“这艘挖泥船已经过来两个多月了,从上伊河堡往下这一段差不多都已经疏浚过一遍,只差这最后一段了。这边是入湖口,原本淤塞比较严重,只有河道中心才可以行船。经过这一段时间的清理后,可通航的区域扩大了一倍还多,相信再有半个月时间,这里差不多就可以收工了。”
说完后,梁建想了想又忍不住问道:“彭总,国家对奇山堡到底是怎么安排的?定位是什么?纯农业乡镇还是工业乡镇?”
“屁个安排!”彭志成扶起了一个疯玩中一不小心撞倒在他腿上的四五岁小孩,小孩身上裹着厚厚的棉衣,穿得像一团棉球一样,鼻子底下还挂着一溜鼻涕,不小心擦在彭志成崭新的军礼服裤管上。彭志成捏了捏小孩肥嘟嘟的脸,然后把他放走了。他来自大明的父母惶惑不安地站在远处,看到自家小孩跑回来后,立马揪着耳朵拎走了。
“国家没有规划,但是我有!”彭志成又补充说道,“河口附近这一大片沼泽地按照老规矩拾掇一下,挖一个人工水库,把积水都排到里面去。这些芦苇也通通砍掉,南非不是送过来很多鸭子吗,我都准备好了,用这些芦苇沿河扎一些鸭棚,让农户自己养鸭。国内目前对鸡鸭鹅的需求量很大,价格始终居高不下,毕竟大家吃牛肉都吃腻了,想换换口味。这里小鱼小虾多得很,养鸭一点不费劲,能给农户们增加不少收入。湖边再建一些小型渔业码头,渔民们自己就可以在滩涂上造小型渔船,他们可以学罗洽湖那边,用灯光诱捕鱼虾。这湖里渔业资源这么丰富,不能浪费了。”
“还有,国内的麻绳、麻线不能老从国外进口。我找农业部的人论证过,这里的土地只有河口附近算是较为肥沃,其他地方土壤肥力着实一般。因此,我决定在这个地方推广种植亚麻,以逐步摆脱对进口麻绳的依赖。亚麻这种东西,还是相当有用的,无论是军用还是民用,需求量都很大。钱不能老让外国人赚走,能自己解决的就自己解决吧。”彭志成说道,“有了稳定产出的亚麻,我们可以在这里制绳、编织渔网。我听说南边西岭地区的老邵准备在罗洽港发展远洋捕鱼甚至捕鲸,以后这渔网和缆绳的需求量肯定直线上升,我们这也算是未雨绸缪,提前做准备嘛。至于那些还算肥沃的土壤,我准备安排他们种种大豆和蔬菜。以后这里还要建个小型船舶修理所、煤水站,给来往船只提供补给及维护。这里地理条件还算优越,发展起来只会比下伊河堡那个不尴不尬的地方更好。”
梁建点了点头,事实上作为彭志成身边多年的秘书,他早就对此地的规划有了个大致的了解了,此次也不过是确认一下而已。之前平安县县长助理徐文选走通了邵树德的路子来拐弯抹角地向他打听了一番,问问彭专员对此地的安排如何。这个家伙这几年开办榨油作坊很是赚了一些钱,虽然比起梁建每年从东岸公司收到的分红来说差了老鼻子了,但不得不承认,这个家伙已经算是国内最先富起来的人之一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最新更新章节〖第一百五十八章 伊河(一)〗地址https://m.zuimeng.net/0/199/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