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章 智利南部的老朋友(1/3)

将最后一批物资也送上岸后,东岸海军舰队的船只便在麦哲伦情报站码头上巴塔哥尼雇工的注视下,缓缓加大蒸汽锅炉气压,依次拔锚离开了港口,朝外海驶去。 章节更新最快

打头的是此次太平洋临时特遣舰队的旗舰“八月十日”号,紧跟在后面的是新入役没多久的战列舰“东岸主义”号、经过蒸汽化技改的原西班牙拉普拉塔舰队降舰“加的斯岩石”号。这三艘是主力战舰,也是此次西太平洋作战行动仅有的三艘战舰,虽然数量少,不过吨位大、火力强、航速快,西班牙秘鲁舰队的那些小型舰船在她们面前还真不够看。

而除了这三艘作战舰只后,整个太平洋临时特遣舰队还有六艘大船,分别是弹药补给船2艘、食水补给船1艘、运兵船1艘、运煤船1艘、修理船1艘。这些船只满载各类物资和人员——都是为登陆作战准备的,值得一提的是,太平洋临时特遣舰队的全部九艘舰船都是机帆混合动力的,但就机动性来说是远超西班牙船只的。

特别是在风向、洋流多变的麦哲伦海峡,传统风帆船出事的几率不低,尤其是从东向西逆风走的时候就更是艰难,一不留神就会因为各种原因搁浅或沉没。而有蒸汽动力辅助的船只就不一样了,在危险航段她们可以降下风帆纯靠蒸汽动力低速航行,转向规避的时候也很方便,出现海难的几率便大大降低。

因此,太平洋临时特遣舰队在挑选船只的时候可谓是煞费苦心。不但大部分是新船。而且全部是机帆混合动力。比几天后将要从本土出航去欧洲进行贸易的船队(3艘战列舰+10艘护卫舰+22艘笛型船,由郭子离海军上尉指挥)可要豪华多了。火力猛、航速快、机动强,估计能让西班牙秘鲁舰队的那些小型老旧船只欲哭无泪。

此番跟随九艘海军船只作战的陆军部队也是不少,计有步兵连5个、炮兵连2个、县民兵大队2个、学兵团35团全部(500人)、克兰迪义勇军一千多人(含部分高乔人),总计约五千人。其中所有部队在出发前都进行了人员、器械的补充,因此这些部队此刻都是齐装满员,战斗力不可小视。

这些部队出征后,留在本土及邻近的拉普拉塔地区的还有2个步兵连、2个炮兵连、4个骑兵连、学兵团36团及快毕业的37团、4个县民兵大队、一千多名东欧雇佣军以及数量将近两千人的克兰迪义勇军。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相当可观,对付西班牙人之余还能将大量部队撤回本土轮休,基本上可以算是游刃有余的。

9月15日,东岸共和国海军第一舰队太平洋特遣分舰队在穿越麦哲伦海峡西段后,顺利进入了相对平静的太平洋,然后在孔特雷拉斯岛以北海域的岛群中找了一处足够宽敞的避风地下锚停泊。同时,他们派遣了“杂货商店2号”食水补给船沿着麦哲伦情报站历时一年时间测量出的一条隐蔽航线前往阿劳坎城(纳塔莱斯港),而其余舰只则在避风湾内待命,等待“杂货商店2号”的返回。

话说阿劳坎城也建立起好几年了,如今已经成了智利阿劳坎反抗份子的大本营。这里及近郊的广大区域内常年生活着数千名阿劳坎人,他们在东岸人的指导下种植黑麦、燕麦、土豆。同时放牧山羊,为游击队北上与西班牙人进行战斗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而至于游击队常年战斗所需的器械、弹药、药品和服装,则大部分由东岸麦哲伦情报站无偿提供,少部分由阿劳坎人拿粮食、羊毛、皮革来交换——他们也就只有这么点可怜的钱物了。

阿劳坎游击队的编制大概有五六百人,正式名称还是东岸人帮取的,叫“阿劳坎解放军”。这个组织说实话还是有一点先进性的,其领导人小维森特是第一支阿劳坎游击队缔造者老维森特的儿子,这个人在东岸麦哲伦情报站内接受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会西班牙语、汉语和阿劳坎土语三种语言,他为游击队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最新更新章节〖第三百七十章 智利南部的老朋友〗地址https://m.zuimeng.net/0/199/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