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运输工具的革新(1/3)

横贯东岸大草原的西北铁路的完工,在华夏东岸共和国铁路史上是一次里程碑的事件。△.这条330公里里程的铁路,不但深入了东岸西北内陆的腹地,而且采用了国内多项最新工业技术成果,使得整条铁路的质量更上一层楼。

铁路运输技术革新了,目前占据着东岸绝大多数运力的船运技术自然也不能落后。在一贯引领东岸造船技术新潮流的现代特种船舶厂内,一款崭新的大船刚刚经历完海试,目前已返回该厂船坞内接受检查。

值得一提的是,这条船是东岸共和国史上第一艘全蒸汽动力船只,于去年11月份下水,全船全长72.3米,宽10.4米,舱深6米,吃水深度为4.7米,标准排水量约为1300吨。在这艘被命名为“大溪地”号的蒸汽船上,一共安装了四台小型锅炉、两座气缸(复涨式,其实是4个气缸),组成两部复涨式往复蒸汽机,总功率达到了约370马力,驱动着两个螺旋桨推进器。据海试期间的速度估算,静水中航速约能达到6-7节左右,再创东岸历史记录。

在“大溪地”号上,现代特种船舶厂的主设计师维维安尼首次采用了复涨式蒸汽机的设计,使得蒸汽利用效率大大提高。其实在早期的“低压蒸汽机”(相对而言,相对于19世纪中前期其实算是高压了)时代,复涨式蒸汽机的优势并不是十分明显,但当东岸西北内陆的铁岭特钢逐渐开始生产。锰铁冶炼大获成功后。东岸蒸汽机技术便再一次迎来了革新。

新材料的应用使得蒸汽机可以使用更大的气压。以此来获得更高的输出功率。在以往,东岸人若想制造大马力的蒸汽机,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大蒸汽机体积和重量、增大煤耗,然后提升蒸汽机的整体输出功率。但实际上蒸汽机的“推重比”并没有提高,也就是单位面积的气缸压强没有提高,蒸汽机的转速当然也没有提高,因此对无论是船用动力还是陆地用动力来说,其效率提高地有限。

但如今一切都不同了。如今东岸的蒸汽动力系统已今非昔比,锰铁气缸的出现,使得气缸壁能够承受的压强大大提高,单面面积的输出功率大大增强,从此进入了所谓的“高压蒸汽机”时代,那么对蒸汽利用效率更高的复涨式蒸汽机设计便也提上了大家的议事日程。

这次“大溪地”号的兴建,所有气缸全部都是锰铁气缸,组成的复涨式往复蒸汽机不但马力远超以往,就连转速也非昔日可比,这就造成了蒸汽机系统实际指示功率的急剧提升。反应到船只上。就是使用了比以往更大的铸铁螺旋桨,转速也大大提高。因此在不借助风帆和洋流动力的情况下,静水中依然可以将标准排水量1300吨的船只以6-7节左右的航速匀速驱动着。这在东岸造船史上,委实是一次质的飞跃。更何况,船上这么多的锅炉、气缸、螺旋桨(2具),即便其中一台出现故障停止工作,船只也不至于完全失去动力遭遇险情。

除了锰铁气缸外,东岸人还在自己的新船上应用了大量的新东西。比如,随着新材料的应用,东岸的基础工业如今是获得了一次飞跃式的提升,轴承、连杆、气缸、齿轮、飞轮等零部件的使用寿命是大大增强,精度也大大提高;此外,随着少量通过坩埚试生产出来的锰钢的使用,锰钢刀头开始大量进入东岸的各种机加工行业,这些刀头的使用使得各类零部件的加工精度也获得了有效提高,意义十分重大。这些东西综合用到一起后,对机器整体的提升是巨大的,换而言之,就是设备的可靠性提高了,平均无故障时间延长了,这对于全蒸汽动力船只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大溪地”号检修完毕后,就将由东岸老牌探险家张金华率领,绕过火地岛南方的合恩角,前往阿劳坎港,与至今尚在那里做大修保养的三艘移民运输船汇合。然后四艘船将载着少量人员和大量物资,顺着洪堡寒流北上,悄悄抵达加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最新更新章节〖第五十二章 运输工具的革新〗地址https://m.zuimeng.net/0/199/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