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长江之役(三)(1/3)

“轰!轰!”四艘“阿穆尔河”级内河浅水炮艇一字排开,挨个上前炮轰清军设在江阴的一处水寨。而在更远处的长江中心航道上,威风凛凛的“加的斯岩石”号亮开了它那威风凛凛的炮窗,24磅、18磅、12磅、8磅炮应有尽有,足足四十门长短火炮让它轻而易举地控制了这段江面得统治权。

此刻的“加的斯岩石”号重型护卫舰就像是一头在巡视自己领地的雄狮,那么的骄傲、那么的不可一世——它有理由如此骄傲,因为全新的单缸150马力蒸汽机组以及大量的帆索,给了它在相对狭窄逼仄的江河里也能自如行动的能力,清军顺流而下的小舟、火船完全威胁不到它的存在。再加上随时环绕在四周的快如闪电的内河炮艇,清军的长江水师是完全不见了踪影,兴许是藏到内河港汊里去了,以规避东岸海军的打击。

不过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清军长江水师避而不战,东岸海军便也不再客气,他们开始以崇明沙为基地,频繁上溯到镇江、南京一带,见船就拦、见清军水师就打,自己收获了大量钱粮布帛、茶叶瓷器之类的东西不说,还严重影响了南北之间的漕运。

江南、江北清军空有数十万大军,却没法变做鱼鳖来与东岸海军力战,这种有力没处使的情况可▼是最伤士气的了。清军长江水师不是没有过反抗,但他们于5月24日在镇江江面上被一战打回去后——此战清军水师在东岸海军围攻下损失大小舟船三十余艘、官兵死伤数百——他们的长江水师就成了摆设,如今唯一的作用大概就是在夜间护航那些满载漕银、漕粮的船只偷渡江北了。

虽说如今的中国人口历经明末清初王朝鼎革后数量锐减、虽说满清如今大部分绿营都在南方作战(这意味着他们就食于当地)、虽说北方的农业生产秩序在李闯进京以前一两年就已获得恢复、虽说如今北方的朝廷尚未养成对南方漕粮漕银的极大依赖。但大运河被东岸人这么搞来搞去。大量船只的正常通航受到影响。南北之间的货物、金钱流动大减,却也让北京的满清朝廷难受不少。

至少,他们给这满朝文武、勋贵和铁杆庄稼们发饷的银子很多要仰赖于南方吧?再者,如今西北的回回和蒙古人也不太平哪,东北老家那里听说也闹黄衣贼,这用起兵来粮米菜蔬固然可以从北方就地筹集——其时北方旱情已缓解近十年,人口数量和社会秩序也得到了极大的恢复,筹集个二三十万人马的军粮补给不在话下——可问题是打仗不光要有粮草。也得发饷啊!

现在可不是刚入关那会的国朝初年了,在那会子,满洲大兵入关,降者如云。这无论是投降的官员还是收编的数十万大军,说难听点,待遇要求很低,只要不胡乱杀人,且给口饭吃就成。可现在“我大清”已正式建立了体制,皇帝、年号、官制、军制都有了,连科举都开了七八年了。这一正式坐天下,可不就得按规矩来么?按规矩来的第一步是什么。当然是给官员、兵将发钱粮啊,没他们你怎么稳住这天下的局面?

可要发饷、要维持朝廷运转,光靠北方那些税收恐怕是不够的,毕竟如今清廷治下绿营、汉军、满蒙八旗及部分地方戍守部队林林总总加起来十万呢,各级官吏也是一大堆,安抚蒙古诸部、养铁杆庄稼也要花钱,这每年的支出可都不是一个小数目。或许有人会说,如今大部分绿营在南方,可以让当地官府给他们就地发饷,可问题是如果军饷军粮都由地方供给了,这恩不出于上,那北京朝廷还有何威信可言?

军队就食于地方、军饷由地方筹集、军械由地方供给,这只能作为非常时期的应急手段,可不能常态化,否则时间一久军队必然不听使唤,地方政府也可能会与中央离心,起了割据之意,这可不是中央朝廷愿意看到的。

如今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即江南省)的财赋占到了全国的三成,更别提当地自明末起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最新更新章节〖第一百九十章 长江之役(三)〗地址https://m.zuimeng.net/0/199/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