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深不可测的男人(2/3)

传讹的代价,遂使得区区十几个倭寇就能撵的上千农夫官军抱头鼠窜。

洪武年间倭寇无非就是禁海借口而已,事实上明朝初年哪来的那么多倭寇?而是随着连年禁海官逼民反,大批渔民下海沦为了海盗,朱元璋的禁海之策适得其反。

刘公岛就有一伙乘坐一首破海船远隔重洋辛辛苦苦而来的浪人,抵达时早已又饥又渴的半死不活,结果被渔民给统统宰了,把衣服扒下来作为吓唬百姓之用。

此时船员们正在往岛上搬运大明火器,十四门这时代威力最大的洪武铁炮,黑黑圆圆全一米,前细后粗有一对执耳和三道铁箍,射程大概有半海里左右,建造于山西临汾府平阳卫,尽管在徐灏眼里是那么的傻大憨粗,可你得承认铸造技术已经相当不凡了,世界领先。

此外还有腕口铳六十八门和竹竿火枪二百支,火攻箭和神机箭各八百支,言而总之可以装备一支标准的大明小型水师,武装各式战船共四十艘左右。

火器皆是从京城军器局领来的,老朱同志倒是允许各地卫所自行制作火器,奈何得需要技术和人才,就是一句空话而已。再说徐灏哪知道近代火器的构造和原理?何况明目张胆的研制新式火器险太大,更改一道制造流程都得详细禀报兵部。

海岛湿度大不易保存火药,徐灏不关心此等难题,自有专业人士去解决。他也无需苦心改良火器,就算以现有条件,大明也足以称雄四海。

不过徐灏获得了老朱同志允许,已经命平阳卫开始试着铸造铜炮,并提出黑火药是可以改良的,射程也可以大大提高的,炮弹可以是空心的,火铳也是可以更加趁手的。枪膛里面可以螺旋的,至于到底怎么回事,对不住我不知道。

人人都知道徐灏有动不动就会陷入沉思的习惯,当下很多官兵远远瞅见几只野鹿出没,摩拳擦掌的要进森林里打猎。

里死活拦着不让。叫道:“那都是山灵,杀之会遭到海等报应。”

徐灏惊醒过来,皱眉说道:“胡闹!都做事去。”

水师官兵们撇撇嘴各自散去,杨士奇忧心忡忡的道:“先生,这皆是有力无处使的汉子,农忙操练时倒还罢了。下官担心他们闲着无事生非骚扰地方,还请先生拜托沐大人多多加以约束,则下官代表百姓多谢先生了。”

徐灏笑道:“那你可麻烦了,沐大人的水师官兵无需种地,一年到头除了操练根本无事可做,除非他们出海。”

杨士奇惊讶的道:“那谁来种地?哦。是家里人代为耕种。”

“差不多吧。”徐灏没有详加解释,将来水师就要专业化和强盗化,种地?开玩笑,水师能够崛起私自跑去征服海外才好呢,反过来攻打垂垂老矣的大明那就更妙了。

徐灏甚至准备加把火,笑道:“我准备在这岛上设立水师堂,省的一个个大字不识混混僵僵。简单教授读书识字,重点传授行船打仗等注意要领,杨大人有何高见?”

杨士奇下意识的皱起眉头,沉吟道:“下官担心先生会被官员弹劾别有用心,而普通军士读书识字又有何用?”

徐灏笑道:“圣人说有教无类,是以谁都可以读书。你先前不是担心军士骚扰地方吗?,都关起门来习好了。”

杨士奇皱眉道:“话是如此,可专为武人开设堂,恐怕会引来波。”

徐灏说道:“还是那句话,谁都有读书的权利。陛下多年来一力倡导教化百姓,而识字正是一个人从愚昧到明白事理的基础,自秦汉以来从没有禁止百姓读书的朝代,我倒要看看谁会反对?”

杨士奇摇摇头不以为然,他多多少少能察觉出这水师堂绝非教人识字那么简单。有条件的人家谁不让孩子受到启蒙?何必非得让军士读书?先生此举绝对是另有他意,十有是为了准备抬高武人地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平凡的明穿日子】最新更新章节〖第二百四十二章 深不可测的男人〗地址https://m.zuimeng.net/0/33/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