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八章 外交(2/3)

朱高炽的政治手腕一样很厉害,不用徐灏说什么,为了加以笼络堪称西域第一将的宋晟,把妹妹安成公主下嫁宋晟嫡四子宋琥,而嫡子宋瑄于当日灵璧之战中力战阵亡。

徐灏很欣赏宋晟,而历史上宋家和云南沐家一样,终有明一朝,世世代代镇守西北。当然现在徐灏不会任由宋家始终着把持凉州军政大权,除非宋晟的儿孙有能力证明。

贵州云南于此时都属于不太稳定的西南边陲地带,当地主要是以少数民族自治为主。连年内乱,朱高炽对此很重视,因洪武朝持续不断的进行改土归流,迁徙汉民,以官员代替当地土官,所以才使得两地叛乱丛生。

朱元璋留下了一个好基础,朱高炽和徐灏都不想辜负先帝的苦心,眼下条件即将成熟,就等着某个事件的爆发了,因此朱高炽和徐灏商议一番,密令当地官员继续挑唆世袭宣慰司首领之间的恩恩怨怨,调派镇远侯顾成前往西南练兵时刻准备出兵平叛。

如果能一举扫清当地最大的土官势力,采用恩威并济的手段慑服其他部族首领,那么在贵州云南成立省一级的布政司就有了稳定基础,从而得以让自宋朝以来脱离中原的两省再次回归。

除了北方之外,诸藩属国地位最高的另一个国家是安南,但此时沐晟禀报安南国内发生了混乱,具体原因不详,随后安南黎苍遣使朝贡,上表称国主陈氏绝嗣,请求自署权理安南国事,乞赐封爵。

徐灏不动声色,因为后世的恩怨,他很想趁机对外用兵,安南是最好的选择了,朱高炽也想打一场仗,好借此立下更高的威望,总之兄弟俩的想法又一次不谋而合。

徐灏发现礼部官员和鸿胪寺绝不是一群迂腐人,集体商议后认为其中有诈。因安南陈氏向来对朝廷恭顺,再没有得到确切消息的时候时,不能听信一家之言更改国主。请求皇帝派礼部郎中夏止善等奉召往安南调查,朱高炽很快准奏。

朝廷又派遣亦失哈出使辽东。着手筹建奴儿干都司,派遣礼部官员分别出使南洋,暹罗、满刺加、何枝、爪哇国、苏门答腊、西洋琐里等国。

徐灏很开心,建皇帝的失踪,无疑给了他一个绝妙借口,提出命福建都司、浙江、湖广、江西、苏州、金陵开造大型海船,武官员竟出人意料的表示同意。

徐灏顺势请求朱高炽放宽海禁。为了接待诸国朝贡,恢复广州、泉州、宁波三市舶司。

关于海禁肯定会有很一段的弯路要走,但如果没有郑和屡次率领庞大舰队只为了宣扬国威,规模应该是由大到小。而不是越来越大,朝臣也就不会那么激烈的强烈反对了,此外百姓迁徙南洋确实是帝王和朝廷的一大心病。

徐灏曾记得永乐年间,南洋汉人有过一次大规模的回迁潮,可见中国只要政治清明。国家稳定,除了商人投机客和海贼等活不下去的百姓,大多数汉人谁会甘愿背井离乡?

所以以国家的名义派遣船队一定要有度,上万艘各式船只浩浩荡荡的下西洋,纯属死要面子活受罪。

历史上郑和首次下西洋就是发生在永乐元年。朱棣太急切希望得到小国们的朝贡和承认,想以此来彰显自己的合法地位。

徐灏的所有主张都没有遇到什么阻力,毕竟有皇帝的信任和支持,内阁还未成形,洪武朝的臣们也立足未稳,只要徐灏没有提出太过脑残的建言,大多都会一致通过。

对于内政徐灏一如既往的绝不插手,渐渐杨荣、金幼孜、胡广、夏元吉、胡俨等脱颖而出的新贵们,看出了徐灏其实压根没什么权力,不说从不干涉官员任命,就连武官的升迁都不理会,哪怕是他以往的部下。

而杨士奇解缙等人更是太了解徐灏了,清楚徐灏的最大兴趣除了发明创造外,最喜欢把目光放在周围的外国身上,从来不喜自己人之间勾心斗角,争权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平凡的明穿日子】最新更新章节〖第三百六十八章 外交〗地址https://m.zuimeng.net/0/33/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