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七章 文盲城主(2/3)

而啸聚负偶,费粮劳兵,滋酿大患,可不慎乎!

徐灏对此深以为然,明朝连年都有起义,不就是刑罚太重的缘故?缴纳不起税赋不跑等什么?

指着第四条的薄赋,徐灏满意的道:“写的好,穷奢极欲,虽尽天下之财犹不足。抑私养民,稍捐耳目之好而有余。百姓足,君孰与不足?富在百姓,虽有凶荒,不烦赈济,可免流离结聚,所省极多。可以送到朝中诸公的手里了,也让他们品评一下。”

顾庶等人顿时露出笑容,有年轻人悄悄抬手相互对掌,一番心血没有白费。

“薄赋养民,诫保国消乱之正道也。说得好,说得好。”徐灏琢磨再三,满清也不错,提笔在上面加了四个大字,“永不加赋!”

第五条是敦礼,这个不消多说,明道德建设是必不可少的。第六条是养士,也不消多说,徐灏一个愿望就是提高全民识字率,让所有的孩子能都念书,这是一个现代国家走向强盛的基础。

顾庶眼睁睁看着公子把第六条彻底划掉,问道:“这是为何?”

徐灏解释道:“你们写的不错,但太狭隘了,你们每个人都反对过去门阀制度,推崇人人都能读书的科举制,可你们扪心自问,如今的科举制是否就是放大版的九品中正制呢?读书还是少数人的权利。

这所谓养士无非就是指的你们这些人,你们私以为只有和你们一样的人,才是士,也只有你们才配济世安邦,我可有说错?你们已经违背了圣贤所说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宗旨,人为把汉人分成了三六九等,希望你们能把士扩展到整个民族,让所有人都有读书识字的权利,最起码让所有孩子能够读上书。”

接下来的辩才,无论才之大小,智之广微,皆须兼收并蓄而审辨之云云,乱七八糟的根本看不懂。

徐灏对此不置一词,第八条除异就有些耐人寻味了。

凡民之性,常难定而易乱,奸民之念,每喜异以标新,趋向不一,致治为难。故凡异言异教煽惑愚民者,必急去之。惟以礼义为教,纲常为尊,使农安于田,女安于机,士安于,工商安于业,各安其事而不迁。为上者尤不可信重异端,惟古圣先贤劳瘁忧民之事常时宣布,使民心肺通达不雍。即有倡乱说于民间者,吾知闻之,必掩耳而走,袒臂而驱矣。心一力齐,何使而弗得哉!

总的来说这八条修内令人失望,脱不了古代人的条条框框,但还算是可以接受。

而接下来的理外就令他非常恼火了,第一条谨边备不去说他,第二条的复屯田不切实际,眼下屯田制正在一点一点的糜烂,难道视而不见么?

徐灏冷道:“置兵于农,国无养兵之费课,士卒兔饥谨之忧,寇虽大至,自各顾其家业,必死争而坚持,其所利益,不亦溥耶。

这竟是出自你等之言?是啊,你们现在家家户户不愁吃穿,身在边地和内陆交通方便,可考虑过各地同僚么?”

第三天禁军需还像那么回事,不让火药铁器等流入外国,可惜历朝历代都这么行事,也没见有什么作用。

第四条徐灏被气笑了,“凡土地虽有山原泽岛四方之殊,以乾坤之大父母视之。万国万姓皆吾之同胞云云。”

他叹了口气,指望这帮家伙去搞政治就是扯淡,真以为一个个站在庙堂之上,指点江山了?

倒是涉及到他们的本职工作,总算没让徐灏失望,练士卒等都说的颇有章法,尤其是最后两条。

七曰隐谍。兵家之利,惟谍最广,用谍最难。虽升平之世,亦不可废。谍为国之耳目,国而无谍,犹人之无耳目,岂能免倾危颠蹶乎!惟广择忠志之士以使之,不但多方以隐之,使敌不觉,且使此谍不知彼亦为吾谍也。

凡谍得事件,审之于理,度之于势,断之于心,验之于素,而谍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平凡的明穿日子】最新更新章节〖第六百零七章 文盲城主〗地址https://m.zuimeng.net/0/33/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