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军议(2/3)

“下官刘禹听令。”听得叫到自己,刘禹自一边闪出,抱拳说道。

“命你将目前形势及守城各项事宜细细说来,不得有误。”刘禹得令,便让亲兵召唤堂外的随从,将一个大木盘抬了上来,刘禹掀开罩布,一幅栩栩如生的建康城及周围地形便立体的出现在众人面前。

这个正是刘禹让于仲明所做的沙盘,地面用的是彩‘色’胶泥,江河湖泊用的是带‘波’纹的有机玻璃,城墙及建筑物则是木制的模型,刘禹还让他们做了一些塑料的兵人模型,用来做为军队示意。

“诸位请看,根据侦骑及探子来报,鞑子大军已经进入板桥镇,就在这里。”刘禹手拿一根伸缩金属教鞭,指向沙盘中标注为板桥镇的地方。

沙盘华夏自古便有,最早能上溯到光武帝时期,伏‘波’将军马援曾以谷米为介质为刘秀堆砌过一块大型地形图。因此众人虽有些惊讶,也不过是概叹做工的‘精’细罢了。

“以探报所见,鞑子此番步骑水三军,总数不下十万人,其中骑军应在三万左右。”说着,刘禹拿起三个绿‘色’骑马小人放在板桥的位置上。

“步军五万余人,其中新附军约三万,旧有汉军二万余。水军各部一万至二万人,战船八百至千余艘。”随着刘禹的述说,板桥附近已经被摆得密密麻麻,众人围看着,嘴里都啧啧称是。

“这是鞑子军力,再看我军,建康城内,禁军约有三万余人,乡兵及义勇能战者五千余,新募效用一万三千余人。”刘禹将四个红‘色’的小兵人放在四面城‘门’上。

“兵法云,十则围之,鞑子兵力不足,强攻则是下策,唯有断我通道,以做长期围困之打算。倘是‘逼’我出城决战,那是更好。因此,我等只需紧守城‘门’,便能将鞑子大军拖在建康城下,待朝廷援兵至,可收夹击之效。”

史书记载,伯颜围攻常州,动用了二十万军马,比常州城要大得多的建康,眼下这十万只能算是先遣。刘禹希望伯颜能将原本攻荆湖的阿里海牙部一并调过来,用这座坚城让鞑子崩掉几颗牙。

“听过了刘禹所述,诸位也都说说,此议如何?”汪立信出声说道。

“太守所言固然有理,然若是鞑子以一部阻我建康守军,另一部南下直趋浙东,那将怎么办?”姜才手指着独松关说道。

“建康府并非孤城,其势截断大江,俯瞰两淅。此城不下,鞑子大军的后背便在我们的威胁之中,伯颜若真敢如此做法,我们便出城与他一战又如何。再说了,如今整个建康府境内,他一粒米都找不到,几万大军,要如何行军?”

刘禹的判断是基于历史上独松关并未投降而是血战了一场,那处的地形远比建康更险要,他真不信伯颜会如此行险。

对付这种强敌入侵,坚壁清野拉长他们的补给线是最好的办法,若是依刘禹的想法,将那些空城都让给他们便是,强行把人口赶往沿海,鞑子再强也是白搭,俄罗斯人的经验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诸位,建康不但是东南的中心,还是京师的屏障。如今正值‘春’季,田地上刚刚‘插’上苗,而去年各地的粮食都已经上缴,就粮于敌断不可行。”袁洪也摇摇头说道。

“我等也不知道能守到几时,朝廷援军何时能到,若是来得晚了,只恐军心不稳。”一位军官开口说道,立时便引起了议论,这也难怪,襄阳守了六年,最后还是陷落,朝廷组织了多少次援救,效果却不理想。

“朝廷会如何,非我等所能揣测,老夫已经准备将这把老骨头扔在此地了。各位若是信心不足意‘欲’求去的,不妨现在直言,倘若开战之时再动心思,那就莫要怪军法无情了。”

听到汪立信的话,众人立刻安静下来,刘禹仍是神情自若地站在当中,看着一干人等脸上变幻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混在1275】最新更新章节〖第六十四章 军议〗地址https://m.zuimeng.net/0/38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