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怎么选择(天天万更求订阅!)(6/8)

思问、忿思难、见德思义”、“君子不绝人之欢,不尽人之礼。来者不豫,往者不慎也。去者不谤。就之不赂,亦可谓之忠矣。君子恭而不难,安而不舒,逊而不谄,宽而不纵,惠而不俭,直而不往,亦可谓知矣。”、“耳不听淫声,目不视女色,口不出恶言”……。

由此看来所谓君子应该是一个品行操守超乎完美的人,那么就这样一个圣人般的“君子”怎么可能要求他心中充满仇恨去度过人生里很漫长的“十年”呢?

仇恨源自冲突,有冲突就有伤害。

孰是孰非一时也难于公断,而怀恨之人并非就是代表正义的一方,被仇视一方也说不定是善良正直的人或曾经是你的好友甚至至亲。要想报仇很简单,一刀子进去就完事了,何必等十年?

等,是让你先冷静,等一切尘埃落定,你就可以用时间来分析,用时间来考证,这段纠葛是仇恨还是误会?

一个“忍”一个“退”一个“不急”让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去明辨是非,对与错先不谈,两败俱伤换不来任何人的快乐。

亲人最大的愿望不是让自己至爱的人痛苦一生,真正的亲情是希望你能健康快乐活着。

所以,报恩要及时,报仇要延迟。

以上这两种都是古人对于“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这句话的理解,在现代,‘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这句话,则是我们人生修身智慧里面很是高深的一种!

中国人常说“后生可畏”,这句话有着年轻人前途无量和不可轻易得罪两层含义,所以在社会交际中,人们都习惯于首先衡量对方的实力和潜力,来确定与之交往的行为界限和方式。

但也有一些不聪明的人常常无视别人的实力和未来的前途状况,很不明智地用恶意的言行来对待别人、这样的人既不为别人的未来考虑,也不为自己的未来考虑太多,最后常常发出“要知今日,何必当初”的悔叹

水往低处流,人们处于实力微弱、处境困难的时候,也就是受到打击和欺-侮最多的时候。这种情况下,人们的抗争力也最差,如果能避开大劫也算很幸运了。

那么,此时面对别人过分的“待遇”,最好是忍下一时之气,立足于“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用“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作为忍的动力和理由。

我们所提倡的“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目的在于摆脱对方的纠缠和其制造的麻烦,而不在于日后的报复。

对于小恩小怨采取“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姿态未免是小题大作了,甚至还会有损个人形象。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也应把握好行为界限。其一,目的应该是为了度过难关。克服别人给你制造的麻烦,以免影响你的正事;

其二。这种信念所针对的麻烦应是对抗性的矛盾和冲突,而不是对鸡毛蒜皮的事耿耿于怀;

其三,着眼于远大目标,致力于成就大事,而不能采取卑鄙的报复行为;

第四,这种信念的价值就在于以一时之忍换取一世的不受气。

刘邦就是一个很能忍的人。楚汉相争之初,刘邦势力较弱,常吃败仗。

汉高祖四年,刘邦被项羽围困在荥阳。而大将韩信却自领一军北上作战,屡战屡胜,便趁机要挟刘邦封他为“代齐王”。

刘邦一听勃然大怒,破口大骂:“tmd,我坐困荥阳,日夜盼着你韩信来救驾,你不但不来,反要自立为王!我……”

正说着,张良踩了一下他的脚。刘邦停止了说话。

张良悄声对刘邦说:“现在正当危急时刻,应善待韩信以稳住他,以防韩信与项羽联手。不如趁势正式立他为王,调动他的军队击楚。必须迅速决断。迟则生变!”

刘邦是何等能忍之辈,听了张良的主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我有一个小世界】最新更新章节〖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怎么选择(天天万更求订阅!)〗地址https://m.zuimeng.net/0/55/1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