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02)《青山稿》(1/3)
快到日正三刻时,商成和包坎回到了东门外的临时住所一一卫军府专为军官们设立的驿馆[}从到卫府报到的那一天开始,商成就一直住在驿馆后面一个单独的小院落里这里清净,又有一正两偏三间房,刚好给他和包坎赵石头三个人住
包坎把马牵去马厩,他就一个人先回到住处,自己舀了水缸里的水擦过脸上的土,再脱了官服换上一身舒服的便装,便躺在床上捧着本《胡溏记》翻看
这是他昨天才在城里的一家书肆里买来的唐人传奇辑,里面集录的三四十个离奇故事,他竟然一个都没听说过,这时候倒也看得津津有味惟独可惜的是这些章故事通篇都没有一个标点符号,从头到尾都得由他自己皱着眉头连蒙带猜来断句,所以少了许多的乐趣
他的床头还胡乱堆着几本书,《论语》、《春秋》、《诗》都有,还有两本朝廷科举考试指定的参考书《诗考》和《大集注》为了这几本书,他花了差不多半个月的薪俸,原本想用它们来打发时间,可翻过几页之后才知道自己根本就看不进去,又舍不得扔掉,就先丢在这里
唯一一本他反复揣摩的书是《颜鲁公刻贴》书中收录了唐朝书法大家颜真卿的十余副碑贴书贴,楷书行草都有,虽然其中的《祭侄稿》《颜勤礼碑》还有《大唐中兴颂》都是广为流传的作品,他早就看过过也临摹过,心里记得滚瓜烂熟,但如今事易时移,一年多时间里他又了许多见识阅历,此时再来细细品味字滋味笔画架构,不由得又多了几分体会
有时候来了兴致,他也会在纸上随手写点东西,或者录一首诗,偶尔写出一幅他自己很满意的字,他也会很得意地把字摆在正房的圆桌上欣赏半天不过出于某种连他自己都说不清楚的原因,他从来不保留这些东西,他会细心地把写好字的纸张撕得粉碎,然后在出门散步闲逛的时候,把它们分开来扔掉当然他也不刻意隐藏自己能识会写的本事,看书写字时都不刻意避开石头和包坎有一天晌午时他心头苦闷多喝了两杯,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突然间酒劲上头心血来潮,用草书在一卷白纸上抄录了李白的半首《蜀道难》,一幅字高低动荡行云流水,笔断意连浑然天成,连他自己都觉得是自己写的最漂亮的一篇草书,可叫了能写自己名字的包坎来一同欣赏,包坎皱着眉头看半天,只说了一句:“练字,就要一笔一画地练”从那以后他就再没让别人看过自己的“作品”
除了看书练字,他也会在集镇上走走燕州城里转转,燕州城是他来这个世界之后到过的最大城市,虽然城市的总体布局和屹县端州差不多,但是比这两处地方都大得多,即使是渠州城,也没法和燕州相提并论他粗略估算这座城市里至少生活着三万人,要是再算上每天早进晚出的商贩雇工,也许人数还要翻一番他后来还特意找人打问过据那个卫府考功司的司曹说,东元十六年十月时,燕州城里的住家是八千三十六户计四万六千八百七十九人,再加上周围各处集镇村寨,至少有九万人出头这还是不完全的数字,为了逃避丁口税,很多人家都隐瞒着人口
驿馆所在的座牌集是燕州城外最大的集镇,有差不多三千户人家刚听说时他还咂舌,实在是想不通一个集镇怎么会有这么多人,三千户人家已经比屹县全县城的人还多了后面自己仔细琢磨,才明白过来道理:燕州城是边陲重镇,一年中除了元宵节前后三天,其余时间每天都要宵禁,忙碌了一天的人们总要寻个娱乐消遣的去处,于是离城最近的座牌集就成了娱乐中心这也是为什么集镇上大大小小的旅店客栈多得几乎是一家挨一家的原因一一他们不愁没生意
座牌集上不仅旅店多,饭馆也多,镇南的几条街市上酒楼饭肆茶饭庄林立,每到入夜时分,到处都是辉煌的灯火,觥筹交错轻歌曼舞要一路热闹到天光时分刚开始时他还以为这都是富贵人消遣的地方,后来和石头包坎去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陌上行】最新更新章节〖第三章(02)《青山稿》〗地址https://m.zuimeng.net/10/1027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