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说改变(1/3)

前文说到了,关于这次计划的讨论,从二十三号晚上一直持续到了二十四号的晚上,最终牛老爷子表达了支持的态度。往往在很多的事情上,一个老人的智慧比一群诸葛亮更有参照性。不得不说,老人们的生活阅历对于年轻人们的一笔重大财富。虽然杨修两世为人,知道太多的未来发展,但是相对于老人们来说,也还是太小,两世加起来杨修也只是活了三十岁而已,很多东西虽然知道未来的发展,却也并不代表着就能正确决断。&l;/br&g;

言归正传,老爷子既然已经发话,那么对于整个计划能否被接受就没有任何的异议。计划很顺利的被通过了。&l;/br&g;

接下来就是计划的实施,在这之前,牛老爷子打了几个电话,别小看这几个电话,这几个电话可以说真正的关系到了杨家这次计划的成败。&l;/br&g;

其中一个是打给一位已经退了休的老人的,但是不要小看这些退了休的老人,他们的能量往往不是一般的在职的年轻人所能比拟的,他们的影响力往往并不会局限在一方一地,特别是一些身居高位而退休的。&l;/br&g;

这位老爷子不是别人,他姓徐,叫徐民生,十六岁参加抗战,十八岁参加解放战争,二十四岁以副参谋长的身份参加了抗美援朝,五八年回国后,其时他位至少将,回国后一直在总参部任职,不想六六年因祖辈关系被下乡改造,这一去就是十三年,七九平反复用,进入中央,参与了七九年开始的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后续计划的制定,其智谋更是闻名军政两界,智虎之名从此立就。成为邓公的得力臂膀之一。(纯属瞎编,不要去找资料,虫子敢肯定没有这个人,嘿嘿!)到一九八七年,是年六十岁的徐民生退居二线,但是仍然可以在政协会议和军委会议中看到他的身影。&l;/br&g;

当年去到杨宅接那批黑五类们回去的一个连的士兵,就是来接他回去的。而即便像牛德彪牛老爷子,当时来说都只是一个顺带而已。&l;/br&g;

说到对杨宅的感情,徐老爷子绝对是最深的,在那里他度过了人生最艰难的十三年,但是他又狠庆幸被下放的地方是这个叫杨宅的小村子,相对于其他的战友来说,他真的很幸运。他回去之后看到了太多的曾经的战友的墓碑,可以说那个十年的时间是中国这批开国功臣们受到伤害最大的年代,太多太多的没有倒在战场上的英雄,在那个十年的时间沉睡了再也没有起来。而且,在杨宅的时候,他结识了一批非常伟大的农民,一批纯真和质朴的典型的中国式的人民大众。更是和杨修的爷爷相交莫逆。&l;/br&g;

只是他心里多少希望那个小山村一直那么存在下去,不要被世俗污染,那是一个世外桃源一样的环境,虽然退居二线之后他想回杨宅,但是不只是身边的亲朋不能接受,这个国家还需要他来出力使劲,他也就只能按下了这个念头。&l;/br&g;

牛德彪将杨石磊带着山村人走出群山的消息带给他的时候,他也不知道自己是应该高兴还是应该沮丧,高兴的是这些山里的人终于迈出来了,他们将享受这个最好的时代带来的机遇。而沮丧则是因为,记忆中的山村再也不复存在,都成为了回忆。&l;/br&g;

但是对于杨石磊这些故人之后,他却是一直关注着的。从杨石磊和牛德彪相认之后,他就一直的在远处看着他们的发展,也为杨石磊感到高兴。&l;/br&g;

这次的事件中,他也敏锐的观察到了其中的机遇,但是这里如果少了他和牛德彪他们的支持,这个计划无疑会非常的冒险,甚至可以说成功的几率不大于百分之二十五。如果仅仅是做一做边境贸易,这无所谓,随便赚赚钱而已,风险并不会太大,但是杨修的计划里却不仅仅是这些,甚至想要将苏联国内的一些技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重生之崛起】最新更新章节〖第二十章 说改变〗地址https://m.zuimeng.net/110/11009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