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初入官场(1/3)

一日官场深似海,从此半点不由人。

文天祥原本以为承事郎是一个散官,暂时不会有什么差谴,自己可以安下心来,先好好筹划一下,怎么改造大宋?

却不料,刚一上任,就接到了宋理宗委派他去审案的差谴。

谁让他这个承事郎的散官是挂在大理寺名下呢?谁让他夜破奇案的名声已经传遍临安城呢?

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个政坛新人,又起身白屋,还谈不上有政治派系,同时,他还是这个案子的见证人之一。

这个案子,自然便是宰相董槐之子董天赐指使太湖盗贼凿船杀人,致十三人沉湖溺水而亡的大案了。

此案一发,便已轰动临安城,宋理宗下诏:“着承事郎文天祥审理董天赐勾结盗贼杀人一案“

圣旨一下,朝廷中不知道有多少人要羡慕嫉妒恨了。

大宋别的不多,就是官多。

官多却皆无事可做,整日里盼着争取一个“为人民服务,为皇上效忠“的机会,却不想,有职事的官都没捞到的差事,文天祥这个散官却在刚刚走马上任时,便被委派了差事,实在让人眼红。

不过,文天祥是状元郎,是储相,将来注定是要步步高升的,现在虽然差事来得早了一些,但大家也无话可说。

毕竟,状元嘛,自然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当然,有一些人并不看好这个差事,审理当朝宰相之子的案子岂是非同小可,一着不慎,便会引火烧身。

在宋理宗赐给文天祥的住宅中,文天祥的父亲文仪正在收拾行礼,准备回庐陵老回家。

这幢宅子并不算大,但地处临安城中的黄金地段,仍然是精雅别致的江南园林小园,倒是临安城中不可多得的一幢豪宅。

宋理宗对文天祥的恩宠也由可见一斑,并不是每一任状元都会有这样的待遇的。

经过数日的调养,父亲的身体终于慢慢康复,文天祥的心也终于放到了肚子里面。

父亲并没有于前世一般英年早逝,历史的轨道已悄然改变。

“爹爹“文天璧此时年仅十九岁,此前从未有与父亲分开过,如今却是要留在这临安城中,等待吏部选官。

十九岁,在后世的社会中,才刚刚开始读大一,而文天璧却是要去当一个治理一方的父母官了。

对于前程,也既充满了欢喜和期望,也有一些惶恐不安。

“大郎,二郎,爹爹回家去了,你们两人皆金榜题名,学有所成,但仍须记得从今往后,要好生为官,一展胸中所学,不负朝廷重托,不负百姓所望,也不负为父的一番期待。“

“大郎,你得了新科状元,又得官家赐字“宋瑞”,官家对你很是器重,但树大招风,才高招妒,你在朝为官,还得步步小心,万勿为小人所伤。“

“二郎,爹爹不在时,你须得听你大哥的话,明白吗?“

“大郎,你虽高中状元,但切记要戒骄戒躁,多些谦虚,少些轻狂,谨慎为官,明白吗?”

“文家祖上从无一人中进士,如今我文仪的两个儿子,一个高中状元,另一个也中了进士,我文仪此生何憾?“文仪絮絮叨叨的说了很多,这才依依不舍的登上马车,缓缓离去。

两个儿子都中了进士,留在临安城中任官,他却是要回家去报喜,然后祭告先祖。

庐陵距离临安城约摸一千五百里左右,在七百多年前的宋朝,这个距离已是千山万水,再想见一面,说上几句话,也颇为不易。

现代社会交通方便,资讯发达,却再也没有了这份浓浓的离别之情,任你是离家千里还是万里,仍然可以打电话聊天,坐飞机过去也不过一两天的时间,地球已经成了地球村,没有什么距离感了,离别之情也自然淡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再回大宋】最新更新章节〖第二十二章 初入官场〗地址https://m.zuimeng.net/113/11383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