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拾三章清水河畔 十(1/5)

第一百零一十三章清水河畔(十)

时间如流水般悄悄地流走,围攻清水河这一个月,侯大勇放心地把攻城指挥权交给了王彦超,把构筑警戒圈的大小事务交给了石虎,把后勤辎重交给了白霜华,潇洒地当起了旁观者,侯大勇需要有更多的时间,来思考下一步的战略方向。

从现在的形势来看,同心城已是煮熟的鸭子——飞不掉了,联军随时都可以向同心城发起总攻,只是,打下同心城之后,如何处置同心城却是一个难题,按照最初的设想,侯大勇并不准备占领同心城,而是采取在房当人之中寻找代理人的方法来间接控制清水河,这是英国人最常用的一手,侯大勇在对付吐蕃浑末部的时候就用过,吐蕃人达布和达娃贡有仇,在侯大勇的安排下,两人各自占据一块地盘,互相牵制,这个办法对于削弱敌人极这有效,侯大勇知道的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了这一点。基于上述目的,侯大勇和房当翰海达成协议,准备扶持房当翰海成为房当人的大头领。房当翰海所在部族并不是房当人中最大的部族,他当上大头领之后,鹰帅房当明所在的部族必定不会甘心,房当朵儿所在的部族虽说臣服于房当明,却未必会臣服于房当翰海,这样安排就为房当人埋下了分裂的种子。

可是,随着侯大勇在清水河畔的时间越长,他的想法慢慢发生了变化,清水河真是一大块肥沃的土地,可耕可牧,且处于周境之外,若完全夺得这一块土地,黑雕军就有了一个真正属于自已的根据地。

节度使最早设立于自唐睿宗时,为了适应边防军的需要,由统领当地军队的都督兼任节度使。最初设立主要在边关重镇,节度使就如一方诸侯,权力极大,随着历史的发展,特别是到了大周时期,节度使和梁、唐、晋、汉时的节度使稍稍有些不一样了,主要表现在节度使数量大大增加,小小一个西北。就设有凤州、延州、鄜州、颁州、泾州、凤翔府等节镇,节镇多了,每个节镇地实力自然就会下降,因此,每个节度使手中掌握的兵力都不会太多,如安禄山那样手握重兵的节度使成为了历史。柴荣称帝后,情况又有变化,柴荣喜欢把节度使调来调去。在显德二年和三年,有大批节度使换防,按侯大勇的理解,这就和当年“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有着相同的意义。频繁换防对于防止节度使在地方形成过于庞大的势力很有效,但同时也出现了新的问题。一是节度使考虑问题就必然会更加着重于眼前,战略性规划就相应减少了;二是节度使从一个地方调到另一个地方,除了可以带走数量不大的牙兵外,不能带走其他部队。这样做地好处显而易见,但是,也开始出现将兵不熟悉、地形不熟悉等问题,河阳名将白重赞在黑熊关被伏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白重赞调任泾州任节度使的时间不到半年,对泾州城外的地形不是很熟悉,这才一头闯进了党项人的伏击圈。

在高平大战结束之时,黑雕军人数不过两千人。被柴荣留了一千到殿前司,侯大勇只带了一千黑雕军带到郑州,这个时候,这一千黑雕军其实是以牙兵身份来的的郑州。侯大勇节镇三州之时,黑雕军人数有三千人了,此时,凤州、阶州、成州刚刚从蜀军手中夺回,强敌仍然环视于旁。因此。黑雕军得以全军一起跟随着侯大勇留在凤州。总而言之,侯大勇作为节度使。并没有权利让黑雕军始终留连在身边,这对侯大勇来说,是不能容忍的。

在军队驻地搞建设也存在类似的问题,侯大勇在郑州之时,花了大量精力搞建设,结果一道圣旨,侯大勇升官到了凤州,这些建设成果全部留了后任者,现在侯大勇不管把凤州建设得多少好,如果柴荣下一道圣旨调走侯大勇,凤州一切转眼间就会易手。

侯大勇想到这两个问题,就会头痛,若发生这样地事情,就真正成了“猫翻蒸笼替狗干”了。侯大勇安心做大周朝的一名本分的节度使,这些也就无所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黄沙百战穿金甲】最新更新章节〖第一百零一拾三章清水河畔 十〗地址https://m.zuimeng.net/116/116140/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