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上卷.向谁倾诉(75)
树,就这样躺着,默然地躺着,任岁月如身下溪水飘然逝去;任游人从自己身上舞蹈似的踩过;任身旁依然耸立着的伙伴向路人炫耀着峥嵘……我这样胡思乱想着,烟一支接一支抽着,并不急于从树身上踩过去。***心,隐隐作痛。我似乎不忍心踩这棵历经劫难的树了。“喂,你来看……”朋友出一声惊呼。我忙站起,顺着朋友手指的方向看去。你猜我看到了什么?那横架在山溪上的树,干上竟然伸出几根小拇指粗的枝条来!枝条分布在树的各个部位,却一律向上张扬着;而每个枝条都有三五片嫩绿的叶儿,风一吹,沙沙有声,显出勃勃生气来。“这树没死!”朋友说。是的,这树没死!我顺着树身向下寻觅,终于现这生命造化的奥妙:那裸露的根须告诉我,这树的根仍深埋在大山的胸膛上!我笑了,很欣慰却又悲壮地笑了。我知道这树是站不起来了──风暴只管摧倒,却从不负责扶起──但我相信,那些细的枝条还会长壮实些,而那些叶儿,还会织起一片绿荫,向青山倾诉它忠贞的眷恋;向蓝天昭示它生命的蓬勃。因为:上有不灭的阳光,下有不死的根!香烛“山上有个庙,庙里有个和尚……”古老的故事开头从古老的年代流传至今,不管后面跟的是什么样的内容,人们总归记住了:有山就有庙,上山就得拜庙,因为庙里供奉着神灵,诚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再低的山也比楼高,再近的庙也在半山腰。不信教的人好纳闷:庙既然要接受人间香火的供奉,为何不修在山脚下,给进香者以方便,而偏要“深山藏古刹”,让香客们受尽攀爬之苦呢?其实很简单,因为庙里有神,神就要有神的威严,神的神秘。受一番攀爬之苦始能考验香客对神的虔诚。那山里就有一座庙,很有名,四季香火不断。从山下就可以隐隐看到,袅袅的雾岚伴着袅袅青烟在高高的山林间升腾、游弋。通往庙的路实在是太艰难了。怪石嶙峋中仅有一条人踩出的羊肠小道,走不出三五步就得一拐。带刺的灌木野花不时撕扯裤角,稍不留神就会刺伤脚脖腿肚。仅用脚是难以完成这种跋涉了,必须手脚联合作战。于是你才理解了“攀登”这个字眼:登是用脚,攀则是用手臂。只有连攀带登时,才是爬山最艰苦的时候。“何苦来着?”我气喘吁吁地问朋友。“其乐无穷!”朋友热汗涔涔地回答我。忽然,寂静的山道上传来一声悠长的呐喊——“上——来——了……”声音从上面传来。“上——来——了……”是山谷的回应么?不对,先是一个声音,从山路的下端传来的是另一个声音。我循声上下巡视,终于看到了:在我们的前面,有三位老太太正在向山上攀爬,一面攀爬,一面回向下面呼喊;在我们的下面,有四五位老太太,也在向上攀爬,一面攀爬,一面呼应着上面的呐喊。我们坐在路边的石头上时,终于等到了下面的那几位老太太。哦,老人们多在六十开外,一手拄着小棍子或小木杖,一手还拎着小篮子或小布兜儿,里面盛的肯定是奉给神灵的香火供品。她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仍然不歇脚地爬。我不由得肃然起敬。沉沉的敬意后又是淡淡的忧郁……老人们对神的虔诚果真能换回神对她们的恩赐么?正当我们站起身来准备起步时,我却蓦然现:在我们的右侧,一块大石板下飘出一缕青烟。石板很大,两边因有乱石块垫住,下面便形成了一个洞穴,烟是从洞里飘出来的。我走过去,低头细看,只见洞口的石缝中插着一支粗大的烧的红香烛,半截烛旁还放着两个中间点着红点儿的白馍馍……“诗人,你能理解这是怎么回事吗?”机敏过人的朋友笑着问我。我想想……山风轻柔,如诗如梦,山泉叮咚如歌如弦;山花红一簇,紫一簇,山林深一层,浅一层;山雀儿高一声,低一声……而那庙台,却在崎岖蜿蜒、怪石叠叠的路之尽头……...
本章已完成! 请记住【野樱桃(全本)】最新更新章节〖179.上卷.向谁倾诉(75)〗地址https://m.zuimeng.net/119/119544/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