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坚守文学的神圣(2)(1/2)

在苦难中放歌1987年初秋,徐剑铭走出蹲了一年零六个月的看守所。***为了生存,为了两个尚未成年的孩子,他开过小商店,蹬着三轮车到集贸市场上去“练摊”,一家四口每年的大年三十都是在爆竹响起后的深夜才收摊回家的。但这位“天生就是写章的料”(老作家胡征语)却天生不识数,不会算账,更不会“算人”……1994年初,徐剑铭终于放弃了商场上的挣扎,在宽不足1。2米的阳台上支起一张条桌,开始了以为生的自由撰稿人生涯。他为自己所确立的原则是:为正义者放歌,为创业者立传,为苦难者祈祷,为不平者拍案……这一段,是他创作的又一个高峰期,每年都有三四百篇作品散见于全国各类报刊。而他又是位“五项俱全”的作家,诗词歌赋、散、小说、杂、报告学,各种学形式全都玩得转。长诗《归来呦,我漂泊的兄弟》《洪水中,一个民族的魂魄在飞扬》《走向大海》《21世纪的祈祷》;杂《谁来监督一把手》《桃花水流走了100个亿》,散《那棵树》《战栗》《醉卧青山》《我的工人弟兄们》;报告学《壮哉,汉斯》《驼铃,洒一路悠长的音符》《站出来一条汉子》……他的作品激澎湃、大气磅礴,洋溢着浩然正气,一经面世便赢得读者的如潮好评。他始终不忘《西安晚报》是他最初的学摇篮和他曾经为之工作的地方,他的作品大都先在这里表,随即便被多家报刊转载或选载。《西安晚报》从领导到编辑都十分同并尊重这位落难的同仁,对其作品历来是“一路绿灯”,徐剑铭也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通讯员”。对此,徐老师深地说:“从心理层面上说,我一直都没离开过咱报社,报社的朋友们对我更是不离不弃……2001年4月16日,徐剑铭的冤案终于平反昭雪,漂泊于市井江湖16年的他重新回到他所钟爱的编辑、记者队伍中来。在苦难中坚守学的神圣,于苦难中歌唱欢乐——这就是徐剑铭那段苦难岁月的真实写照。他选择了“撤退”但是,“重新上岗”的徐剑铭在报社只干了一年半就提出了退休的要求!是工作不顺心?还是心生倦怠?一位资深出版人如此评说徐剑铭:“学是他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他极其聪明;而对于这个世界以外的事,他傻得一塌糊涂。”徐剑铭笑而作答:“极是!”回到报社后他被分到特稿部,专门采写“大块头”稿件。这一段他干得可谓风生水起。虽然领导念及他年事已高,不给他定考核指标,可他依然东奔西走,每周都有一篇五千字乃至上万字的大特写或报告学面世。他为市关工委写的《夕阳对朝阳的礼赞》;为市慈善会写的《遍洒甘霖济桑梓》,为已故女法官雷玲写的《奏响生命的最强音符》,为全国劳模任宏茂写的《咬定青山》,以及《选择朋友就是选择命运》《十八年的等待,不是凄美的传说》等作品均受到广泛好评。当这些稿件被报社评为好稿时,他对评报组的人说:我又不考核,给我评啥奖,把奖留给年轻人吧……那他为什么要在58岁就主动要求提前“撤退”呢?要知道,由于错案的耽误,他还没拿上本应属于他的高级职称,而一退下来,工资待遇等都将受到损失……这一切,他都明白,可他对此总是一笑置之。他说,我就是个散淡的人。他选择退休的真实想法,在他不久前的一篇章中得以披露:“当我意识到,在信息时代的高速路上自己已无力与年轻人并驾齐驱时,我选择了退休,回到我的无梦书屋,继续圆我一生永不放弃的学梦。”徐剑铭是傻还是大智若愚?红杏枝头春意闹从少不更事到鬓染霜雪,徐剑铭50年来一路行吟,有上千万字的作品问世。但客观地说,在陕西学界,他并不是大红大紫的人物。网上有人写章说他是“溜溜达达地走着”,徐剑铭承认并坦率地回应“不掉队就行”。这是一种从容的心态,也是一种人生的境界。他知道学是个漫长的旅途,柳青说“学是六十年为一个单元”,作家要学会在寂寞中坚守。所以他从不愿张扬,更不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野樱桃(全本)】最新更新章节〖7.坚守文学的神圣(2)〗地址https://m.zuimeng.net/119/1195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