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270. 宿怨对垒(1/3)
第270章 270. 宿怨对垒
王践言说:“当初把悉怛谋逮捕送还吐蕃,不仅让吐蕃称心快意,还彻底杜绝了吐蕃人日后归降大唐的可能性,实在是下下策!”
文宗这时才意识到,他的朝廷,他身边的臣子,不过仍在上演派系党争,以及为了个人私利,罔顾大唐江山的岌岌可危。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大错铸成,却没有人为错责承担责任,只是在意图“以大义谋国事”的李德裕心中,留下了山海难平的深壑,他意识到艰难的外放生涯,纵使他在每一处就任的地方,做得风生水起,物庶民丰,也抵不过长安朝堂上的翻云覆雨手,他,是要应该回长安了。
王践言的归朝可以说是助李德裕回长安的最有力的推手,李昂和王践言在金銮殿上的长谈,王践言对维州事件的真实还原,让天子的心已经动摇和后悔不已。
再加上除了维州事件,牛僧孺之流,还有另一件让李昂十分不痛快,如鲠在喉无法释怀的事,那就是幽州卢龙的李载义事件。
李载义是皇室成员,只不过与当今天子血缘关系很远,他完全是凭战功当上大将的,杀了朱延嗣后,李载义得到了节度使的节旌,比起朱家父子,他对长安要尊重得多,横海兵乱李载义是河朔三镇中最坚定支持朝廷平叛,并自请出兵讨伐的藩镇,横海平乱后李载义被赐宰相虚衔,第二年,李载义又打退了入侵的契丹铁骑,虏获契丹首领,李昂其实对这位卢龙节度使还是很欣赏的,派使者远赴幽州,赐给李载义一方功德碑。
然而惨剧就在李载义接待朝廷使臣时发生了,受到朝廷嘉赏的李载义十分开心,兴致勃勃地邀请使者观看蹴鞠,一听是蹴鞠,使者欣然前往,宾主有说有笑,谁都没有注意到鞠场外的异常动静。
蹴鞠进行得正激烈,一群悍卒刀兵弓弩,突然发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入牙门,李载义猝不及防,狼狈逃出城去,转眼间,幽州就被乱兵控制,乱兵的主谋,是大将杨志诚。
杨志诚借李载义陪同长安使者的机会,发动兵变,无疑是全然不将长安的颜面放在眼里,消息传到长安,忧心如焚的李昂急诏牛僧孺入殿,商议如何对付卢龙的又一次兵变。
结果姗姗来迟的牛僧孺,却轻描淡写慢吞吞地道:“自安、史乱后,幽州早就不是朝廷所有了,先皇在位时,幽州归顺,可朝廷花费了八十万贯,幽州连尺布斗粟都没有进贡,就再一次叛乱了,所以——无论是今日的杨志诚,还是前日的李载义,谁当这个节度使都无所谓呀,只要他们守着幽州,何必计较那么多?”
李昂目瞪口呆下,想不出更好的解决办法,也只有接受了牛僧孺的建议,然后李唐朝廷,就陷入了更卑躬屈膝的灾难。
杨志诚不同于李载义,接管幽州兵权后,首要就是向天子索要仆射头衔,当时杨志诚的虚衔是检校工部尚书,居尚书省六部之末,仆射则是尚书省的首脑,李昂没有满足他的要求,只是将他转为检校吏部尚书,从工部转到六部之首的吏部,也算是一番美意,没想到杨志诚根本不领情,竟然将长安派去的使者扣押起来。
李昂不得不低声下气,向杨志诚派来的大将竭力解释,可卢龙兵将早就看透了长安的软弱,区区牙将,也根本不接受大唐天子的任何解释,拂袖扬长而去。
李昂含垢忍辱,到底还是拱手奉上仆射头衔,此时,杨志诚已经看不上了,他缝制起龙衣,还有绣饰着鸾凤日月图案的被服,准备要在幽州南面称孤。
卢龙彻底地脱离了朝廷,欲与朝廷分庭抗礼,这不得不说是朝廷的软弱和妥协政策所带来的自吞恶果,李昂因此,把这笔账也同样算在了牛僧孺头上。
心里有了厌憎,再看牛僧孺就怎么看怎么不舒服,李昂开始有意疏远牛僧孺,牛僧孺不是傻子,很快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晚唐烟华】最新更新章节〖第270章270. 宿怨对垒〗地址https://m.zuimeng.net/121/121230/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