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298. 长安之路(1/3)
第298章 298. 长安之路
“总有一天!”李瀍哽咽地重复:“八弟、成美,我李瀍不报此仇非君子,一年、两年、十年?我必要让害你们的人血债血偿!”
“对,五郎!”湄遥含泪凝视着李瀍的双眸:“你还记得母妃常教导我们的那句么,‘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如今我们没有抗御的能力,但我们一定要振作起来, 坚持下去……我与你一同,一同趟这大明宫的腥风血雨!啊?”
李瀍用衣袖抹了几把,抹去满脸的泪水,他将湄遥死死地拥入怀中,沙哑着嗓音道:“好,就一同,大不了同生共死!”
但是,即使李瀍、湄遥两人做足了心理准备,登基之初的腥风血雨却仍似不肯停歇。
安王李溶、陈王李成美以及杨贤妃在同一天被赐死后,仇士良对文宗时期的旧臣的清洗也到了不可理喻的程度,一些无辜的、并不太相关的人皆受到牵连,说到底,仇士良不过是以此来发泄自己对文宗李昂的刻骨怨毒,谏议大夫虽然递上了一封奏书,请求停止残忍的清算,然而刚刚登基的李瀍,面对凶狠的仇士良,亦同样是束手无策,只好隐忍不发,仇士良自然也未将李瀍放在眼里,他一如既往地,准备把清洗进行到底。
正是由于仇士良的残酷清洗,宫闱中屡起的腥风血雨,也吓破了大多数臣子的胆,那些支持过李溶或李成美的大臣、宦官人人自危,生怕哪一天清算就轮到了自己头上。
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刘弘逸和薛季稜,作为枢密使,平心而论,此两人的为人处世还算是宦臣当中的贤者,比之之前的王守澄之流要强去许多,被仇士良派人刺杀而伤的前宰相李石就曾评价过二人“公清奉法”,并在当时还曾要求李昂对二人多加褒奖。
李石以性情耿直闻名,既有此评价,足见刘弘逸和薛季稜在李昂弥留之际,能得到天子的信赖,委以托孤监国之责自是有因,然正是这一份先帝的信赖,也将两人推到了绝路,此事后话。
李瀍在登基之初,其实早就开始不动声色地推行自己的想法,你仇士良不是顾着清算吗,你且去清算好了,正好,我也可以慢慢地建立起自己信赖的班底。
李瀍考虑过不止一次,杨嗣复和李珏两位宰相,一个暗中勾结杨贤妃,支持安王李溶,一个全心全意地拥戴李成美,如今李溶和李成美都被害了,两人似乎不太可能再对自己这个“非正统”继位的新君全力辅佐,何况,在李瀍看来,两人的资历、威望和能力都实在有限,要肩承起他李瀍所期望的新朝新政,也确实勉为其难了。
李瀍所期待的人,或者说心目中一直理想的宰相人选,始终都是那个曾出将入相,在人生晦暗的风雨中几度沉浮,却矢志不改坚定信念的人,只有他的锐意进取,力挽狂澜的魄力,只有他无论政治还是军事上皆闪闪发光的才能,才有可能逆转大唐的颓势,真正给大唐带来焕然起色,那个人,就是饱受李闵宗、牛僧孺之流排斥,被一贬再贬,现在还被外放在淮南的,大唐李德裕!
于是武宗于开成五年正月继位,不到五月,就将杨嗣复贬出了政事堂,杨嗣复为相三年零八个月,还没能等到文宗李昂的下葬。
而之所以先贬了杨嗣复,其中更深层次的原因,则依然脱不开杨嗣复和李闵宗、牛僧孺的关系。
元和三年的策论案,杨嗣复的父亲杨於陵是当年科试的考官,受牛僧孺等三位举子的文章牵连,被贬岭南。
杨於陵年轻时,曾深得大臣韩滉的赏识。以《五牛图》而闻名天下的大画家韩滉不仅精于鉴赏名画,鉴赏人物也是别具慧眼,他曾对妻子说杨於陵日后必定身居高位、得享高寿,更难得的是会生一个能当宰相的儿子。
韩滉把女儿嫁给了杨於陵。次子就是杨嗣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晚唐烟华】最新更新章节〖第298章298. 长安之路〗地址https://m.zuimeng.net/121/121230/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