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毛伯温(1/2)
第八十八章毛伯温
左安门附近的这间驿站,是一套三进的院落,正前面是大堂,柜台、厨房、雅室可谓是一应俱全。本来就是用来招待往来借宿的官府人员用的,可是现在太平盛世,规矩也没有开国前那么森严,只要是过往的豪门士绅,但凡交点钱财,这里的驿官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来者不拒,赚些外快。只不过这驿站不知道修建了有多少个岁月,年久失修,木质的门板窗棂,房梁立柱,都已经斑驳不堪,看不出本来的颜色。座椅板凳破旧的就更是无法入目,坐上去嘎吱嘎吱直响,让人心惊胆战,生怕哪个不小心,就一屁股坐出个菊花残出来。条件之简陋,相信要不是这是城门外远近没有一家像样的客栈,这驿站是说什么也生存不下去的。
好在这二进的院子,也就是驿站借宿客房的所在,还整洁许多。
进了跨院,倒是发现这院落建造的不大讲究,迎面一排大大小小有七八间客房,分不出个主次出来。当初建造的时候,就不是按照民宅修建的。左右又有小门,通着厨房、仓房和茅厕。
此时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这一排客房其中有一半的房间窗纸上都映着烛影,摇摇曳曳,显然是有人住下了。
赵越这一行众人,呼啦啦的走进院子,早就惊动了院子里的客人们。胆子小的房门轻启,露出一条缝隙来偷看。胆量大一点的直接打开门,站在门口,拱拱手算是打过招呼,然后满脸好奇的看着这一行新客人。
显然适才驿站门前闹出那么大的动静,早就惊扰了这里的所有住客。只不过当听说这一行人中,有锦衣卫的校尉,又有内廷的公公,隐约又牵扯上前任的兵部尚书,能住在这里的人也不是傻子,自然不敢过来亲近。
对此情形冯公公、张百户等人却不介意,只不过冯公公还好一些,云淡轻的看不出什么变化。而张百户的脸色就难看的很,面沉似水,就好像是谁欠了他的银钱一样。如果注意他的眼神,就会发现这位百户大人正盯着队伍前面那个顶着一个大个子,招摇过市的背影,暗自发狠。
此刻赵越正一边走,一边询问身旁毛家老人关于毛伯温眼下的伤情。同时也抬眼打量着这破旧的院落。
这功夫赵越已经想起来毛伯温这个名字为什么这么耳熟了。
明朝开国之时,朱元璋手下有一个名臣,叫刘伯温的,又被世人称为“青田先生”。据说此人有经天纬地、神鬼莫测之才。就连朱元璋自己,都不止一次的说其为“吾之子房也”。
子房是谁?那可是助刘邦开创四百年大汉天下的张良张子房。三国司马徽形容诸葛亮“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也。”诸葛亮的大明,已经天下尽知,那绝对是妖孽级的智者。
而这刘伯温,竟然也可比“子房”,由此就可见一斑。
因此在民间神奇传说中,刘伯温的形象更是一位神人、先知先觉者、料事如神的预言家,有“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之说。被称作“活神仙”。最著名,广为流传的就是这位青田先生曾作过一篇《烧饼歌》,据说能够预知未来。与唐朝袁天罡、李淳所著《推背图》,并称谶纬双绝,可谓是千古奇书。
只不过彼伯温,非此伯温。
赵越也是因为对刘伯温的故事知道一些,才会对毛伯温这个名字觉得熟悉。不过当听过张百户对这位毛伯温的介绍,他倒是好奇起来。所以一方面赵越也是出于医者的本分,再加上自己也想要结实一下这位奇人,这才贸然开口,揽下了这档子“闲事儿”。
赵越现在还记得进驿站前,冯公公似笑非笑的低声提点自己,明天一大早就要进城的事情。
言下之意,不管赵越他想做什么,也就剩下这一晚上的时间。
只有一晚上吗?
赵越微微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明医】最新更新章节〖第八十八章 毛伯温〗地址https://m.zuimeng.net/121/12196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