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泅渡过黄河1(1/3)

讲经这日是个大晴天,阳光暖暖地洒在南廓寺上,孝达同师兄弟们一起端坐于佛座之前,静候玄奘法师的到来。жж书ж库

从外面慕名赶来的僧侣居士们则在寺内天井上肃穆而坐。他们知道今日举行讲经法会的是闻名长安的玄奘大师,因而每个人都面含期待之色,虽有僧人俗众数百人,此刻却是寂然无声,一片安宁静溢。

玄奘身着褐红色僧袍,披一袭黑色木棉袈裟,神色庄严,从大殿内徐徐步入。两旁道俗众人纷纷站起,合什行礼。

走到供桌前的讲坛前,玄奘转过身来,面向大众合什还礼后,便于法座上结跏趺坐,开始讲经法会。

原本智辛长老是要玄奘讲《涅槃经》的,但玄奘,这部经里有很多问题他还没有想明白,他不想糊弄众生。

他选择的是《六度集经》,这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康僧会大师所译,那个尸毗王割肉喂鹰的故事就出自这里。

此时玄奘讲的是其中的布施度无极章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国鹞山中。时与五百应仪。菩萨千人共坐。中有菩萨名阿泥察。佛经道。常靖心恻听。寂然无念。意定在经。众祐知之。为菩萨六度无极难逮高行。疾得为佛。何谓为六。一曰布施。二曰持戒。三曰忍辱。四曰精进。五曰禅定。六曰明度无极高行……”

“《六度集经》乃大乘经典,”玄奘沉声道,“乘乃舟辑车船之属,能载人到彼岸之地。声闻、缘觉修行解脱,如乘木舟,是为乘;而菩萨发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舍己度人,如乘帆船,是为大乘。大乘佛教以‘六度’、‘四摄’来实践自身的解脱,并使众生都能到达涅槃的彼岸。”

台下众人听到这里,都不住地点头。秦州已近河西,此间僧俗接触西域乘佛法较多,很少听闻大乘佛法,如今乍一听闻,都被吸引住了。

“‘度’的梵音为‘波罗蜜’,” “取‘到彼岸’之意,就是从烦恼的此岸到觉悟的彼岸。六度就是六种到彼岸的方法。”

“哪六种呢?”台下有人问道。

玄奘答道:“一是布施波罗蜜,对治我们的贪念,培养我们的仁爱与大悲;二是持戒波罗蜜,使我们循规蹈矩,不做逾矩之事;三是忍辱波罗蜜,让我们拥有谦让宽大的美德;四是精进波罗蜜,要我们精进修行,一刻也不懈怠;五是禅定波罗蜜,令我们观照内心,从自身处获得智慧;六是般若波罗蜜,使我们具足正知正见。”

台下众人专注地听着,大乘佛法的根本教义,随着玄奘娓娓的讲述灌注到每个人的八识心田。

“除勤修六度外,菩萨行者还须行四摄法,以深入人群,普度众生。四摄就是布施摄、爱语摄、利行摄和同事摄。”

六度的第一条和四摄的第一条都是布施,这令玄奘心中生出无限感慨——他生逢乱世,从幼时起,就常见众生挣扎于苦难之中。离开长安的这些日子,更是眼见灾民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而自己就算想要布施也常感力不从心,心中甚是伤感。

“布施可以帮助我们成佛吗?”突然有人喊了一句,声音很大,一时惹得众人侧目。

玄奘朝台下望了一眼,见喊话的是一个胡人青年,二十六七岁的年纪,高鼻深目,满面胡须,穿一件油腻腻的旧毡衣,坐在人群之中倒是并不显眼,只是那双灰褐色的眼睛里露出几分桀骜不驯的神色。

“当然可以,”玄奘平静地答道,“佛陀要我们修六度、四摄,其中第一条都是布施。佛陀慈悲为怀,所教授的自然对众生有很大的利益。”

“好像是对和尚有很大的利益吧?”那个胡人又喊了一句,接着便哈哈大笑起来。

有几个人也跟着他笑了起来,更多的人则怒目相对。

“我,这位朋友不会是突厥人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行者玄奘】最新更新章节〖第十七章 泅渡过黄河1〗地址https://m.zuimeng.net/13/1381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