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皇上臣冤(1/4)
戴梓一事暂搁,康熙明上口谕朱批了老八的案宗,定于四月初十押解宁古塔发配为奴,这倒与书上记载相符,胤礽虽觉遗憾,但好在并非没有转圜之余地,只需再从长计议一下,按照老八的说法,在行程半路上找个人把戴梓买下为奴,只是想到康熙的顾及,胤礽一时间也觉得这事儿不甚好弄,怎么的也得等康熙转移了目标不放在心上的时候儿方为上佳,于此便不再提及此事。
康熙万寿将至,正月之时各方也没什么吃紧的民情,算是一年之计较为清闲的时候儿,但每日的朝事康熙却从不间断,依旧是未雨绸缪着春季上雨多发灾险的几个地方儿的准备工作,还有就是三年一度的恩科在即,诏令翰林院加紧着筹划此事,其他的官员们还算是清平好过,也就不免有些马匹之人站出来为康熙筹划策办着康熙五十年的万寿之宴,佟国维就算是一个,老成谋国的佟半朝自打在康熙这儿吃了几回蹩以后,颜面跟心理上大受打击,但仍不见气馁颓丧之态,反而事事都要争先,好表现一把,一看康熙把正事儿说完了,立刻站了出来“皇上,万寿将至,今年我大清捷报频传四方清平,钦天监也说今年年初的几场季候无异,会是风调雨顺的一年,皇上也将喀尔喀一带尽数收复,眼下边塞再无忧心,实在是振奋人心之大事也!臣主张今年皇上之万寿当予普天同庆,大办特办!咱们……”
“咚!咚!咚!咚!”佟国维话还没有讲完,忽然一阵胜似一阵的擂鼓声打殿外传来,敲得人心里没来由的一紧,康熙本来面上平和,正听着佟国维的吹捧受用的很,谁知道却被这动静吓了一跳,忽的睁圆了双眼,一下子从龙椅上站了起来。满朝文武也都是面面皆惊不约而同的望着殿外方向,胤礽虽然觉得奇怪,但并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儿,正随着众人的目光望过去,忽然身边儿的老三胤祉一声轻忽“登闻鼓!!”
胤礽心里一惊,这登闻鼓自己倒是知道一些,初始与晋武帝时期,其鼓硕大无比,但是一双重锤便可重达十数斤,所以鼓声沉闷却能传十里,在当时是被悬于朝堂之外,用以让百姓击鼓鸣冤,上告御状的,凡击鼓所陈案情均需皇帝亲自办理,但到后来朝廷发现一是让老百姓因些芝麻绿豆大的案子扰乱朝事实为不妥,二来朝上昏官贪吏也害怕自己的罪行直接昭示君上,在这种种的顾虑下也就渐渐废弃了,到了清朝时期,更是规定凡击鼓所陈之事务必关乎军国大务,大贪大恶,奇冤异惨,但往往沉冤者皆为小民,律例中说民告官已是以下犯上,需先服刑方可升堂鸣冤。要击这登闻鼓想要告御状,成与不成都是要重者斩于市轻者流放三千里的。所以说这登闻鼓其实也就是形如虚设,自打明朝之后就没响过,即便是胤礽来自后世,都不曾记得这故宫的何处有这么一面大鼓。
正琢磨着,殿外光亮处已经走过来几个人,见得出拖拽着什么,可逆光之下只能看见个轮廓,到了殿前图理琛忽然走进来,利落的打了个千儿礼“皇上~忠达公击鼓鸣冤,已是按照律例先杖了五十板子,现在殿外候着。”啊?忠达公?这老小子又要干嘛?事儿不都已经完了吗,有必要搞得这么轰轰烈烈血呼啦的吗?你忒敬业了!
吃惊的不止是胤礽一个,在场的官员无不诧异震惊,就是连康熙脸上也闪出疑问,虽着恼但也还是要依照律例跟祖制点了点头,让人把那个忠达公带进来。
忠达公与其是说被带进来的还不如是说被叉进来的,那四个戈士哈真不是盖得,四根茶碗儿粗的木棍子叉在一起把个肥硕的忠达公就像抬麻袋一样搭了进来,然后毫不客气的真当成麻袋撂在殿上,向康熙行了个礼就退出去了。胤礽本来觉得这忠达公事多实在可恨,可眼见下面趴在地上,屁股上已是凝着斑斑血痕的忠达公心里倒是免不得生出些同情来,到底是一把年岁的人了,这是图的什么?
“皇…皇上…奴才…奴才冤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大清盛世之重生】最新更新章节〖第71章 皇上臣冤〗地址https://m.zuimeng.net/14/1447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