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无情恼(1/3)

吃过晚饭和家人聊了会天,李卫东把哥哥两口子送出了家门,自已顺着区门前的路来到了江边。 所谓的江,其实不过是他们县城中穿城而过的一条河。可不知为什么,在地图上却被标注为叫做西江,虽然是条内陆河,可全长也超过了-百多里,到了丰水期,河面的最宽处也有一百多米呢!李卫东的家距江边并不远,在他的记忆中,在八十年代,河的两岸还属于荒郊野外,他们家就是在那时建的房子。后来人越来越多,十几年时间,随着县城的不断扩大,江两岸也越来越繁华,他想着再过二十年,他们这边的房价每平米高达七八千元,心里不禁又起了抓紧时间挣钱,囤地、囤房的念头。

他看了-下传呼机上的时间,已经八点五十了,他来到了上辈子最爱呆的江边大桥旁的广场上。看到现在的广场还是草地,面积还很,他知道再过两年,这里会被改造成真正的广场,草地会被方砖水泥取代,而四周也会建成商住楼,这里将会变成全县最大的夜市广场,想到这些,他又有些郁闷,那时将不会有緑树,也不会有虫鸣,有的只是-天到晚的叫卖喧器,河水也不会这么绿,天更不会这么蓝,这短短的十几年,就体会了物非人也非,沧海桑天般的变化啊!

坐在江堤的条石台阶上,他看着江两岸的点点灯火,知道那是人们在趁着夜色,用电筒在抓虾摸蟹。繁星闪烁,夜色深沉。他点了-枝烟,思考着明天到他四叔家里该怎么,才能让四叔接受自己的观点与想法,自己的工作是四叔给安排的,无论如何都要告诉四叔自己的计划,最好还要提醒他-下,今后几年粮食部门所遇到的困难,替他参谋参谋今后的工作打算,也让他积累些政绩,毕竟,他才是自己真正的靠山啊!

想要自己的亲人过的幸福,不要他们再为生活拼命奔波,就必须有强大的物质基础作保障。金钱不是万能的,可没钱却是万万不能的,他明白,最多过不了十年,人们生活、思想、意识、都会发生改变,这种改变让人变的更现实、更功利,李卫东不幻想能改变什么,他现在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利用自已的先知先觉,利用他所掌握和熟知的今后几年的粮食行情,利用现在粮食市场上的不完善机制,来掘取第一桶金。后世的股票、地产、工程、他也知道利润惊人,可是,他-没本钱,二沒人脉,草根屁民尽管知道,也不能轻易涉足,还是立足本业慢慢发展吧。

李卫东清楚的记得,九四、九五年,由于全国大力发展菜蓝子工程,与他们齐东省接壤的江南省的沾江、海城、彭城等几个市都大力地搞起了畜禽养殖业。每个区县都建立了很多的养殖区,由此也成了全国有名的肉蛋奶基地。可是与此同时,他们也面临着-个难题,那就是饲料粮严重不足。江南省本身不产玉米,他们所用的玉米大都是东三省供应的,可东三省的玉米虽然价格便宜,但也有缺点,那就是水份大,霉变粒多,不耐储藏。大厂用来加工饲料还行,在广大的农村,养殖户还是喜欢用齐东省和河西省的玉米。

由于运输条件不便,市场信息不畅,粮食市场管理等各方面的原因。李卫东他们这个产粮大市的玉米,-直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在李卫东的记忆中,九五年四月份,-个人的到来,引发了他们河东市未来几年的玉米大战风潮,也可以是未来几年玉米市场上的一场战争,是战争,其实-点也不为过,因为未来几年,他们河东市的玉米,大都流入到了这个人所在的海城市。而这个人,也因为发现了河东市的优质玉米资源,在短短几年时间,就成了海城市的粮食大王,身家几千万。李卫东对他最后的了解,是这个人在二00一年,全家移民到了香港。

李卫东只所以了解这些,是因为这个人,是他首先招待认识的。并且,在他的要求下,还把他引荐给了自己的四叔。作为全市最大的产粮大县,双河县的玉米产量,占了全市玉米总产量的三分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二十年前之如烟往事】最新更新章节〖第九章 无情恼〗地址https://m.zuimeng.net/16/1613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