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第 171 章(1/6)
听得明远楼的鼓声响起, 宗泽知道, 这是第一题下来了。
今天是首场考试的正场,这次首场考试考《四书》文三道;《五经》题各四道, 五经题考生们只要选自己的本经作答即可。
首场首题, 尤为重要。宗泽摩拳擦掌的等着。首场首题, 不说考官们重视,就是对考生的心理, 那也是具有很大作用的。第一题顺了,后面心理上也会好很多。
很快, 号舍的巷道门被打开。接着就有巡绰举着考题板满号舍游走;还有就是, 为怕那些近视之人看不见考题,另有一小吏在旁大声读着考题。
听着这题,宗泽脑袋晕了一晕, 首题题目是“十尺汤”。这是个什么鬼?宗泽懵了一懵, 心中暗骂,不是说乡试不怎么出截搭题的么,怎么今天开篇就是一道截搭题?
骂归骂, 题还是要做的。宗泽冷静下来, 好好的想了想。首题乃是四书文, 此乃毋庸置疑的。虽说这个“十尺汤”是个截搭题,但截搭题一般都不会离的太远, 既然如此,那就好好想想。什么文章里这个几个离得比较近,又能说出意思的。
宗泽快速的在脑里将《四书》翻了一遍。想到了!这应该是《孟子.告子》中的《曹交章里》的内容, 原文是“交闻文王十尺,汤九尺,今交九尺四寸以长,食粟而已,如何则可?”
这个讲的是一个叫曹交的人问孟子是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尧舜?孟子说是。但曹交却反驳说:“我听说文王身高一丈,汤身高九尺,如今我身高九尺四寸多,却只会吃饭罢了,要怎样做才行呢?”然后孟子就回答了,说外在不重要,主要是看人如何做了。
没错,就是这个里面的内容。确定了考题的内容,其它的就好办了。制艺是宗泽的长项,只要知道考题的意思,一切都好说了。
宗泽在脑里构思了一番,如何破题承题等。想好后,就开始下笔了。三天做七篇文章,这个对宗泽来说,题量当然不是问题,问题是要怎样出彩才行。
宗泽正在打草稿呢,只见号舍里有好些人跑到巷道里找人商议题目了。
宗泽对此没有惊诧。之前他都听说过,贡院虽然管夹带、作弊很严。而且号棚会上锁。可是,同一个字号的号棚一上锁后,除了巡绰官偶尔会来外,其它时候根本就没人回来。这样一来,上百人的同住一个字号的号舍里面就会自成一个小天地。同在一个号舍的考生叫同号生。
有很多人,可能就会跟同号舍的人探讨考题。如果两个水平想当的人在一起探讨,那就是一番佳谈,历史上最著名的就是袁了凡跟同号生常仰坡两人对当时的考题“子贡问士”的探讨。后两人果然一同中式。袁了凡后来在公开场合多次自得的提及此事,认为他跟常仰坡两人乃是正常探讨,从不认为是作弊。
他们这还不算什么,还有那生病的,别人代做完成的。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李鸿章了。李鸿章当日会试时在考场中生病,题不能做完。还是一个叫杨延俊的同号生帮他代笔才得以中式的。这些当然可以称做是佳话。
可是,对于两个水平相差极大的人来说,就是毋庸置疑的作弊了。其中以此作弊的也不知凡几。
宗泽对眼前那些互相走动探讨的人,熟视无睹。既不阻拦,也不合流。自顾自做自己的。
今天这截搭题是难住了不少人,好些人凑在一起议论纷纷。这时有人见到宗泽已经在下笔写了。颇是惊讶,这人这么快就将题解了出来。于是就有人凑过来问他。宗泽笑着婉拒了。
如果遇到个水平相当的人来探讨,如果时间充足的话,他说不定会说两句的。可是,眼前这人,明明自己都不解题义。来问自己,不就是作弊么?
何况,虽说关上门来,巡绰官来的不多。可万一被发现了呢,那就是妥妥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农门科举】最新更新章节〖171、第 171 章〗地址https://m.zuimeng.net/173/173510/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