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二章 又一宗师之作(1/3)
更新时间:2013-11-1317:24:38273.第273章又一宗师之作
“没想到还真有这幅画,原认为只是一个笑谈。现在这张画作涌现在这里,那么那段历史就可以证实了。”唐老自顾自的说着话。
“唐爷爷,我知道您老,博览群书,学富五车,小子我不学无术,所以有机密要大家一起听,你说的那些话我怎么一句也听不懂!”对于许阳的讽刺,老头难道没有赌气的说道:“你说的也对,那我就和你说说关于这幅画的故事吧!”
“先给你先容一下关于阎立本此人。”见许阳认真听自己说话,老头卖了一个关子说道,实在他这也是教学的另一种方法,他知道许阳在关于字画方法似乎不像其它古玩种类那样有禀赋,所以他想用这种方法教许阳。当一个人有好奇心的时候才是他最认真的时候。
“阎立本(约?~673),中国唐代画家兼工程学家。汉族,雍州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临潼县)人,出身贵族。其父阎毗北周时为驸马,由于阎擅长工艺,多巧思,工篆隶书,对绘画、建筑都很擅长,隋文帝和隋炀帝均爱其才艺。进隋后官至朝散大夫、将作少监。兄阎立德亦长字画、工艺及建筑工程。父子三人并以工艺、绘画驰名隋唐之际!”
这段话实在有些照本宣科,但是老头看到许阳还是很认真的听着自己说,正好就给许阳恶补一下接着说道:“阎立本的绘画艺术,先承家学,后师张僧繇、郑法士。据传他在荆州见到张僧繇壁画,在画下留宿十余日,坐卧观赏,舍不得离往。后人说他师法僧繇,人物、车马、台阁都达到很高程度。
用八个字形容阎立本大师的画作:“笔法圆润,气韵生动”!
阎立本作画,所选择的有特点性的细节,重要的是在面部,特别是眼睛和嘴。眼睛除了天生的尖圆长宽等不同外,更显然可以看出心坎的心理状态经常表现的不同,而筋肉因习惯性的动作而形成的特点,嘴部表情或用力,或放松,对这些部位都特别着力地加以刻划。
此外,如胡髭,因人而有软硬、疏密的不同,头身的姿势和面部筋肉、骨骼、皮肤也显然可以看出各人的差别。皮肉有松有紧,有硬有软,有粗有细。字文邕的粗野和陈蒨的高雅,极其明显地表现出面部筋肉的不同,几乎能够令人感到到一个是白净光细,一个是黑而粗糙。其他,如随从有男,有女,衣饰器物中有的挎剑,有的执如意,也都有烘托性格的作用。
另外一方面,也可以看出阎立本还保持了南北朝绘画作风的若干残余,如相类似的长圆的头型,随从占较小的比例,姿势及表情也有僵硬的痕迹,衣褶的处理的规律化,人体比例不全正确等等,这一些都阐明写实的能力虽在长期的发展中得到了进步,而犹待进一步的发展。所以,即使在重要的人物形象上,概念化的痕迹以及未能尽情刻画的生硬感到也还是存在的。然而,技法上已大大发展了单线勾画的表现能力,因描写对象而应用不同的线纹,如眼、鼻、嘴、耳、脸的轮廓、衣耦,用了粗细不同的线描,并达到了表现体积感的目标!
阎立本大师生平传世之作有好多,最为出名的“历代帝王图”,“步辇图”,“萧翼赚兰亭图”!而最为争议的就是这幅“太宗秋猎图”。”
许阳听到这里想了想问道:“唐爷爷,为什么要有争议啊。实在古来圣人画作传于世,都是有相干记载的,尤其是这些名人字画,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有什么争议的。”
“嗯,确实是这样,但是有也有例外,实在这幅画被传的有些神化,所以才有争议,而且百年来也未曾涌现过这张真迹,到是仿品涌现不少。”许阳听到这里更有兴趣了。
“太宗年间,有一次唐太宗带着文武百官秋猎。在唐朝,那个时候民风颇为彪悍,皇家狩猎是很正常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神眼鉴定师】最新更新章节〖第二七二章 又一宗师之作〗地址https://m.zuimeng.net/188/188522/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