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七二章 不若降了?(1/2)
京城寿宁侯府。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外戚张鹤龄和张延龄兄弟,此时正坐在一起吃晚饭,这一餐只有他兄弟二人同桌,饭菜式样也极为简略,甚至可以说有些冷酸。
四个菜,两荤两素。
张鹤龄平日即便请弟弟过府来吃饭也没有吃得太好,不过好歹桌上摆上一壶来自宫中的御赐佳酿……以前慌张后经常找借口赏赐兄弟俩各地进贡的美酒,为的是让他们在宴请宾客时有面子。
如今慌张后已许久未叫兄弟俩进宫,重要是天子病重,慌张后避免被人说她后宫干政,所以刻意保持低调。
如今张氏兄弟受命统调京营,一门两侯,俨然是众矢之的。
张延龄用筷子夹起一块红烧鱼,看到上面全是小刺,又放了下来,摇摇头不满地说:“大哥,你这菜色是否太简略了一些?明知道小弟要过来,就不能稍微弄一桌好菜?”
张鹤龄瞪了弟弟一眼,用筷子夹起块煎豆腐到碗里,冷声道:“挑剔可不是好习惯,当初我们一家人能吃上这个就算不错了,何曾想过会有本日的优越生活?或许正是我们前半生太过顺利,以至于现如今要遭逢灾难!”
张延龄放下碗筷,不屑隧道:“兄长,你认为鞑子有本事能要挟京师?我这里不妨跟兄长你透个底,如今我统领的京营兵马,将士个个骁勇善战,再加上五军都督府统属的卫所兵马,京师周边驻兵不下十万之众,何至于畏惧区区数万鞑子兵?”
目中无人,那是张延龄一向的作风。
人生太过顺利,也就轻易产生一种骄纵的心理,现在张延龄连朝中阁老都不放在眼里,自然感到鞑靼骑兵不过是徒有其名。
张鹤龄显得相对谨慎一些,厉声喝道:“二弟,你可知陛下这几日病情毕竟如何?”
“嗯!?”
张延龄脸色带着几分迷茫,随即摇头,“小弟又未曾进宫,如何知晓?”
张鹤龄道:“几十年前,英宗天子北狩,京师尚且有代宗为帝,历经灾难之后,京师终得保全,然如今陛下病重,不能理政,若京师被围,何人可出来担负大任?”
张延龄想了想,试探听道:“兄长,你我兄弟出来,难道不可?”
张鹤龄冷笑道:“你还真当自己可以统揽大局?我且问你,阁臣会赞成吗?五军都督府可在你我掌控之中?朝廷高低会服你我两个外戚臣子?还是你我麾下,有那种良将可以抵抗鞑靼兵马?”
张延龄被兄长一连串问题问得哑口无言。
张鹤龄持续说道:“以前文臣中有个沈溪,立下不少奇功,他预感到鞑子从宣府进犯,且驻兵土木堡内以少胜多,可谓大明第一人……但天妒英才,此子如今即便未逝世,怕也离逝世不远了。”
“京畿用兵之事,非要有人出来担负,此人或许是英国公等人,但这些人年老体迈,怕是没人愿意出来勇挑重任!”
“那怎么办?”
张延龄没有主意,当下急忙问道。
“若无人主持大局,则京师危矣。你可曾想过,若然城破,你我当落得如何下场?”张鹤龄说此话时,张延龄被酒色掏空的身材不由发抖了一下。
兄弟二人本身没什么本事,就由于是天子的小舅子而崛起,假如改朝换代,他二人逝世得比谁都快。
张延龄一咬牙:“兄长,你我虽为大明朝臣,但若……京师危哉,不若……降了?”
张氏兄弟可以筹谋自己的命运,是由于他们尚未卷进战斗中,而且鞑靼人对明朝没有必胜的把握,京师城防之险固,也非鞑靼旦夕可破,鞑靼人需要大明京师内寻找内应,而张氏兄弟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势,可以暗中勾连鞑靼人,由于他们掌兵有这个能力。
张延龄有如此心思,张鹤龄当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寒门状元内】最新更新章节〖第一一七二章 不若降了?〗地址https://m.zuimeng.net/189/189125/1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