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一一章 形势危急(1/3)

谢迁和熊绣的军务策,都是以防守为主,二者不同之处在于,熊绣对京城山川地势以及兵力散布懂得比谢迁更透彻,这是专业和业余的差别,谢迁身居内阁,六部事情都有所浏览,但具体深进就不如六部堂官了。

刘健看了朱厚照的军务策,创造这是一份以进攻为主的军务策,可说是“另辟蹊径”。

“刘少傅,您……”

谢迁很好奇朱厚照在策问中毕竟写了什么……还别说,篇幅不少,厚厚一叠一看便知道是长篇大论,固然字体不工整,中间修正之处颇多,但足以证实太子是用了心的。

刘健眉头紧锁,显然朱厚照提到的东西,引起了他的思考。

李东阳和张懋等人,对于太子军务策上写的什么内容并不关心,在他们看来,无论太子见识有多高,也无法企及兵部侍郎熊绣,否则熊绣还有脸在兵部第二人的地位上干下往?

刘健看过后,微微摇头:“太子策问中很多想法,老臣无法吸收!”

不说不好,而说无法吸收,阐明朱厚照写的不完整是空话。朱厚照闻言不满地抗议:“刘先生,您说不好,总要说出个理由吧?京城可没想象那般大,之前已持续戒严两三个月,城里的粮草物质最多再支撑几个月就会涌现问题,而城南和城东城墙老旧,朝廷曾有意扩建南城,但无故拖延,现在鞑子犯境,若持续攻打其中一门,城墙必不堪重负,若崩塌当如何?”

朱厚照不叫则已一叫惊人,之前所有人都当他是无知顽童,不会有什么好意见。成果上来第一句,就让所有人刮目相看。

城南和城东城墙老旧急需修补一直是户部和工部面临的老大难问题,之前顺天府曾奏请此事,工部也向朝廷提出加固城墙,成果朝廷这几年开销太大,加上弘治天子一直筹备出兵塞外,为儿子登基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使得朝廷银根收紧。再加上之前战事一直是在边关进行,如论如何也料不到京城会受到要挟,于是城墙修筑便被搁置一边。

修筑加固京城城墙的奏本,到现在还留中不发,阐明天子不是无心,只是暂时没腾出手,又或者说是没找到这笔专项资金的出处。

李东阳打量谢迁,眼力好似在说,于乔,是你告诉太子这事的?

显然,现场没有户部、工部的人,众大臣对此事知之不详,没有人会对京城城墙加固这样的“小事”加以留心,熊绣和谢迁在撰写军务策的时候,也都没想过这件事对京城防务有何影响。

刘健脸色不好看,素来被鄙弃的太子能有此意见让他面子有些挂不住,当下道:“太子殿下,与狄夷兵马交战,历来以防守为主,如何能主动出击与之硬拼?”

朱厚照嚷嚷道:“谁说不可以?我大明骑兵并不比历朝历代差,想我太祖、太宗天子,就曾出兵草原,打的蒙元余孽节节败退。”

“往前数,唐朝有李靖、李绩等人灭吐谷浑、高句丽、北突厥,再往前,历史有那么多名将,更有汉朝大将卫青、霍往病,主动出击跟胡虏一战,功劳彪炳千古,为什么现在就不可以?”

朱厚照学会了争辩,以前他跟人说话,那是撒野耍赖,充分利用他太子的身份胡搅蛮缠。但这次他说话条理和逻辑性很强,言语中带着壮大的气势,直刺人心,至少刘健和李东阳等人听来,朱厚照这话没什么问题,只是他们所持态度不同,无法苟同。

谢迁出来说和:“太子殿下,事过境迁,不能一概而论。本次出兵,乃我大明出兵在先,但因战局急转直下,终酿成此祸!”

“出兵有错吗?要害是看领兵之人是谁!假如是沈先生这样领兵有方的英才,取胜的必定是我大明,但你们却派刘尚书往,而刘尚书擅长的却是防守,朝廷未做到人尽其用,方有此逆转。本宫只是用最公道的手段,跟鞑靼人交战,没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寒门状元内】最新更新章节〖第一二一一章 形势危急〗地址https://m.zuimeng.net/189/189125/1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