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四九章 有麻烦了(1/2)

天才壹秒記住『愛♂?說→』,

谢迁黑着脸从乾清宫出来,他对慌张后把一切责任都推给内阁非常不满,按照如今他在内阁的地位,这意味着很多事情脱离掌控。

谢迁蓝本筹备出宫,回家后静静舔抵伤口,此时李东阳走了过来,招呼道:“于乔,若无要事,请先回文渊阁!”

谢迁打量李东阳,想问回内阁往做什么?但到最后也没问出来,由于他有些“做贼心虚”,之前朱佑樘安排他找人往西北,这件事已经落实,除了他和弘治天子、萧敬知晓外,再无他人明确。

现在天子病重,慌张后将军政大权悉数交托给内阁,但事前朱佑樘却主意在西北和议,这件事谢迁不知道该怎么跟刘健和李东阳开口。

带着满腹疑虑,谢迁往文渊阁行往,从奉天门出来,刚穿过会极门,便见马文升和刘大夏已等候在内阁门口,张懋则从崇楼那边过来。

刘健和李东阳并未请张氏兄弟和六部其他人过来,弘治朝最著名的贤臣此时都云集于文渊阁,几人稍微冷暄后到值事房坐下,谢迁脸色有些阴晴不定,看到留在内阁坐班的王华指挥太监将茶水送上后坐下来,心里七上八下,但始终不敢将天子的授意和盘托出。

刘健率先发言:“西南边境与交趾之战已进进收官阶段,西北则因长城和一些边塞堡垒尚未修筑完毕,鞑靼人很轻易便侵进榆林和宁夏腹地,导致边患频频……陛下龙体有恙,我大明不可能在西南和西北两个方向同时用兵,本日必须做出个取舍!”

刘健说话大致上保证了客观公平,但他第一句便说西南边境方向作战已进进收官阶段,实在已经先进为主,告诉大家西南那边没什么事了,现在应当重点关注西北方向的鞑靼人。

谢迁听了眼前一亮,暗忖:“按照刘少傅的说法,沈溪小儿已可退兵?这倒是好事,只要离开边境,脱离与交趾兵马接触,那他的安全就可以得到保证。至于处所上的叛乱,全是些小鱼小虾,不足为惧!”

谢迁心情终于有所好转,但想到西北之事又不由皱起了眉头。因弘治天子单独跟他商议与鞑靼和议之事,甚至连西北前线的急报都没有转达给朝臣知晓,一旦这时候他说出来,会加深与刘健、李东阳的隔阂。

随着刘健打开话头,刘大夏和马文升先后发言,李东阳和王华不时做补充。谢迁则坐在那儿发呆,头脑里不断地衡量得失,最后想:

“西北之事实在与我关系不大,我计较那么多干什么?陛下单独召我商议事情,做出和议的决定,实在是在坑我,让我跟刘少傅和宾之的关系更加疏远。现在陛下病重,不会主动站出来说事儿,萧公公那边估计也是三缄其口,那我出来挑头做什么?”

谢迁终于打定主意,现在不说话更符合他的利益,而且这会儿刘健和李东阳大权独揽,也根本不会在意他的建议。

……

……

文渊阁中的会议一直持续了两个时辰,到傍晚时才宣告结束,拿出两个成果——沈溪退兵,西北静观其变。

谢迁基础没怎么说话,比起作会议记载的王华都要少,最后的成果让谢迁感到内阁的办事效率太低了。

“不过是两个简略的决定,却需要两个时辰来切磋,说了半天不跟没说一样?简直是糟践我的时间!”

谢迁嘀咕着从文渊阁出来,正要筹备出宫,忽然李东阳在身后叫住他。

谢迁好奇地看向李东阳,问道:“宾之,有事吗?”

李东阳交给谢迁一份奏本,谢迁微微一愣,不明确李东阳是何用意。

李东阳郑重其事隧道:“于乔,刚从通政使司衙门转到内阁的奏本,你且看看,这件事回头再言!你回家后再看吧!”

谢迁满心好奇,不明确这到底是怎样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寒门状元内】最新更新章节〖第一五四九章 有麻烦了〗地址https://m.zuimeng.net/189/189125/1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