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三六章 换个总制(1/3)

转眼进进玄月,地处南方的湖广明显降温,正在江夏练兵的沈溪,开端为将士们筹备过冬衣物。

练习一个月,到玄月中旬,军中还剩下一千四百多将士,这些人算是沈溪择优录取的精锐,以眼下的情况看,沈溪这次练兵非常美满,一安排置齐全的火器营正在成型,之前沈溪还有另外调遣人马过来练习的打算,以如今的情况看,这一千多人应当足够搪塞了。

按照沈溪的假想,到最后一千四百人能留下一千人便可以了。人数多了一来不好治理,二来花销太大,朝廷不给报销的情况下,这路人马只能靠沈溪养活,就算军饷方面不用担心,但沈溪平时给这路人马所发补贴不少,再就是需要供给火器的维修和保养,以及炮弹和子弹等开销,这就让沈溪头疼了。

但就算花销宏大,沈溪还是想将这么一路火器营建起来,方便调用。

苏敬杨作为湖广都指挥使,分歧适当火器营主帅,沈溪有意提拔马九出来负责这路兵马,但马九在军中职位太低,只能先让马九出来负责日常练习和调度,逐渐造就威信。

……

……

沈溪蓝本认为这路人马在短时间内不会派上用处,但进进玄月后,西北战火重燃。

不出意外,鞑靼人再次对大明西北边境展开侵袭,这也是朱厚照登基后,鞑靼人发起的最大规模的军事举动。

之前亦思马因部固然也犯边,但没取得什么成果,这次犯边主力换成了达延部,也就是蒙古汗部。

西北战乱的消息很快传到京城,固然达延部犯边只是为了劫掠,没有对大明腹地产生影响,但始终这次是蒙古汗部的军事举动,不能鄙弃,朝廷对此极为紧张。

朝中大权独揽的刘健,马上召集重要大臣和将领商议,兵部更是连日切磋应对鞑靼进侵之策,但因朝中跟鞑靼人交战取胜的人屈指可数,这让刘健在调遣人手方面显得捉襟见肘。

玄月十八,达延部进侵宁夏卫,玄月十九延绥镇也受到滋扰,长城沿线多个地段遭到损坏。

消息于玄月二十三传到京城,刘健召集兵部官员商谈西北边事。

而后,刘健带着兵部尚书刘大夏、兵部左侍郎熊绣、兵部右侍郎阎仲宇,会同英国公张懋、吏部尚书马文升、寿宁侯张鹤龄等人一起进宫面圣,切磋西北军策。

朱厚照以前听说商议朝事,基础上能避则避,但这次他听到西北有战事产生,兴奋不已,在刘健等人抵达乾清宫前就已经坐在龙椅上等候。

这次来的人中,除了张懋、张鹤龄等几个常进宫的人外,还多了一张新面貌……驸马都尉崔元。

崔元乃宪宗第二女永康公主的丈夫,也就是朱厚照的姑父。

以前崔元在朝中名不见经传,别人也未将他这样一个驸马放在眼里,但随着新皇登基,崔元在参加完孝宗葬礼后,便居留京城,进进五军都督府担负前军都督府左都督,此番也获得进宫面圣的资格。

固然此时朝中由刘健和李东阳当政,但重要军权都在皇亲国戚手中,刘健就算专权,也无法干涉军事,只是朝中拥有军权之人对刘健很尊重,都知道这位是弘治复兴的要害人物,在朝中没有人寻衅刘健的权威。

刘健跟军方一向相安无事,真正惦记刘健手中大权的是天子朱厚照。

……

……

众大臣列定,由兵部右侍郎阎仲宇呈奏西北军情。

朱厚照满心期待有大仗可以打,甚至已做好“御驾亲征”的筹备,但得知西北只是鞑靼人零碎扰边后,脸上不由满是扫兴。

阎仲宇呈奏结束,朱厚照不善地问道:“说是西北鞑虏犯边,那到底出动了多少人马?几万人?几千人?还是就几百人?”

由于西北奏报不尽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寒门状元内】最新更新章节〖第一六三六章 换个总制〗地址https://m.zuimeng.net/189/189125/1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