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八二章 不安好心(1/3)
【800♂小÷说→网.】,精彩无弹窗免费浏览!
华灯初上。
榆林卫,城南大街,凯旋酒楼。
目前在延绥的文武官员基础到齐。
尽管保国公朱晖知道沈溪会晚些到,但他还是早早过来了,筹备给处所上这些官员交待事情,应对沈溪随时可能发起的“攻势”。
“……这沈之厚可不简略,这几年他立下多大功劳,在场诸位最明确不过……此番他来西北,不尽是为抵抗鞑靼犯边兵马,确定会调查三边故往账册。平时尔等是否中饱私囊,是否剥削军饷,自己心里明确,假如摘不出来,最好请早点儿做好辞回田的思想筹备……”
朱晖先给与会官员打预防针,怕他离开后这些人出卖他,所以干脆先将人拉下水,只要串在一根绳索上,就不怕这些蚂蚱反叛。
延绥总兵官张安起身问道:“公爷,沈翰林履任西北,不过是领兵对胡虏作战,不至于对处所弊政下手吧?”
张安乃世袭大同左卫指挥同知职出身,天资凝重,祖传韬略,才兼智勇。
据《张安神道碑》载:“公于成化某年,以神木等处功升指挥使,再以威宁海子功,升山西行都司都指挥佥事,又以守备大同左卫处所功,升都指挥同知加都指挥使。弘治己酉年改守备朔州,又守备天城。庚戌年奉勅充大同游击将军。乙卯年充副总兵协守宁夏,从贺兰山境破敌,升都督佥事挂靖边副将军印;后又挂镇西将军印俱充总兵官,镇守宁夏。屡有白金文绮蟒衣之赐。”
也就是说,张安自打参军以来,身经百战鲜有败绩,即便两年前西北大败,宁夏卫方面一度危机四伏,但在张安统领下依然顺利守住,后来配合刘大夏全歼进侵的火筛部,其武略可见一斑。
朱晖接任三边总制后,立即把张安调到身边,倚为干城。
朱晖看了张安一眼,道:“张将军,你认为沈之厚是何等人?他屡任处所督抚,在军中名声不错,经常打胜仗,但跟张将军相比也只能说是半斤八两……”
张安连连摆手:“论文韬武略,鄙人远不如沈翰林。”
朱晖冷冷一笑:“沈之厚除了军中有些名誉,无论是在处所百姓还是官员口中,名声奇差,但凡他到一个处所,必拿弊政开刀,就说湖广和江赣之地,他大肆推广新政,导致士绅利益严重受损,到后来还推广什么新作物……”
一名叫陈函的游击将军道:“公爷,不能将推广新作物当作弊政吧?往年西北地区也尝试种植了些玉米和番薯,收获不错,就算平素不能拿来当饭吃,但饥荒年拿来充饥没有任何问题……亩产高啊!”
朱晖皱眉,他没想到自己说沈溪的坏话,居然有人当面唱反调。
朱晖气冲冲地说:“你们只看到事情的表象,沈之厚推广新作物又如何?他在处所干的劳民伤财的事情少了吗?但凡他领兵之处,处所官员跟他产生抵触,他一律将之免职,就这点你们怕不怕?你们真认为他来这儿是带你们打胜仗,建功立业?”
之前一堆人帮沈溪说话,但朱晖说到这里便没人吱声了。
在场官员都担心一件事,沈溪到西北来会掀起一场反贪风暴。
之前很多人夸奖沈溪功劳,敬慕其威名,想见识一下“当代冠军侯”风采。但想到沈溪跟他们间存在宏大利益纠葛,一旦受到波及就有可能身陷囫囵,罢官免职,这些人便转而揣摩怎么才干对付过往,平安无事。
张安代表在场文武官员请示:“公爷,既然沈翰林来者不善,那该如何搪塞?莫不是让我等拒不配合其差事?”
朱晖叹道:“少年得志之人最是心高气傲,如何才让他满足,那是你们自己的事情,老夫就要回京往了。临行前唯一能提示你们的,就是不能对其推心置腹,警惕被他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寒门状元内】最新更新章节〖第一六八二章 不安好心〗地址https://m.zuimeng.net/189/189125/1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