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八七章 杀子之仇(1/5)
从大黑河往南,道路并不是很好走,将士们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
只有沈溪明确,假如按照现在的方向持续走下往,大概六七天时间就能到大同镇,大致地位是团山四周,可由兔毛川直接进关到大同右卫,这次行军就会有个成果。
但沈溪不筹备返回大同,不涉及鞑靼人沿途阻拦的问题,重要是由于他亲手制定的军事打算未完成,此时返回无异于会落人口实,同时也会让好不轻易鼓起来的军心士气就此泄往。他打算持续带领兵马到河套之地,完成既定打算,至于关内明军是否会按时涌现在约定地点,并不在考虑领域内。
走了两天,过青冢,也就是传说中的昭君墓,便到灰河上游水位较浅的区域,沈溪下令渡河。
由于军中带有大批羊皮袋可轻松组装成羊皮筏子,只需再寻找木板搭设桥面即可,浮桥轻松成型,鞑靼尾随的人马并没有上前来袭扰,经过一天一夜折腾,全军终于安全度过灰河。
沈溪抵达灰河西岸,已是六月初九下午,兵马没有持续行进,而是选择留在河滩地带休息,一方面拆卸浮桥同时给羊皮袋放气需要时间,另一方面得调查永谢布部的地位,防止出意外。
傍晚时分再次有士兵用羊皮筏子在灰河上捞鱼,沈溪在河岸上慢步,对岸的情况一览无余,唐寅过来跟沈溪汇报军情,顺带问了一句:“沈尚书,您对鞑靼人的情况了若指掌,不知现在鞑靼主力间隔我们有多远?”
沈溪微微摇头:“大概两百里左右吧。”
唐寅眼前一亮:“如此岂不意味着我们现在彻底安全了?为何不直接往东南走,返回大明疆土,而要持续西行?”
沈溪打量唐寅:“伯虎兄说的话,我怎么听不太明确呢?西往不照样可以回大明?难道伯虎兄对周边地形很懂得?”
唐寅看着南方,在夕阳的光辉照射下,巍峨大山映进眼帘:“固然在下对塞外地理不是很熟悉,但沈尚书那份军事舆图在下却看过,知道从这里再往东南方向走大概四五百里,就能返回大明朝境内,可沈大人却执意要往西走,分明别有所图!”
沈溪看了看四周,创造没什么人听到,这才放下心来,蹙眉道:“伯虎兄的话,实在让人费解,你可知道我们出兵的目标?”
“知道。”
唐寅道,“沈尚书一心打胜仗,说带着大家回大明,不过是诱骗将士让他们放下戒心……再往西南走,便是成祖时设的东胜卫旧地,此后必会过黄河,看起来似乎一直是向南走,但一段时间内会间隔长城越来越远……由此可见,沈尚书为达成目标,不惜利用将士们的信任!”
沈溪看着唐寅,脸上露出苦笑:“伯虎兄为何把我说得如此不堪?从出兵开端,我们的目标就是绕道草原,勾引鞑靼人前往河套地区,假如敌人不上当,我们在延绥进关也没人有话说。”
“但要是现在我们就折身回大同,请问把既定军事打算置于何地?完成了陛下和朝廷的交托么?现在朝野已有人造谣,说我出兵后就找处所躲了起来,坐视陛下带兵跟鞑靼人交战,还有传言说我投敌卖国,此刻回大同,难道落人口实?连自己制定的打算都没完成,还有何脸面请求旁人按打算行事?”
唐寅并非不讲理之人,仔细思索沈溪的话后,点头道:“沈尚书要持续往西走,无可责备,不过在下想问一句,不知几天能到延绥镇?”
沈溪语气平庸:“最多一个月吧!”
唐寅苦笑道:“在下早说过,不会干涉沈尚书决定,不会出往乱说,但也请沈尚书记得我们之间的约定,尽可能多地把将士带回故土,尽不能让所有人都成为草原上的孤魂野鬼!”
沈溪听了连连摇头,心想:“素来玩世不恭的唐大才子,几时有如此责任心和胸怀?他的意思不会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寒门状元内】最新更新章节〖第二一八七章 杀子之仇〗地址https://m.zuimeng.net/189/189125/2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