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辅之地(1/3)
出了长安不久,便是渭水。-- *小说&渭水之上是一座大桥,连通两岸。渭水含着大量的泥沙,颜‘色’浑浊似黄河,只因这八百里秦川是黄土高原的一部分,流经之处,挟裹着大量黄土。
路过之处有很多地方都属于皇家林苑——上林苑,上林苑之大超过了两人的想象,这里因为皇家威权的保证,所以植被很好,期间各种飞禽走兽无数,悠哉乐哉的生活在其中。上林苑的规模,以现在的区域度量,应是地跨蓝田、长安、户县、周至、兴平五个县(市)和西安、咸阳的两个市区。东起蓝田焦岱镇,西到周至东南的五柞宫遗址,直线长;南起五柞宫,北到兴平境内的黄山宫,总面积约2500平方公里的狭长地带。减去40平方公里的汉长安城面积之后,上林苑的实际面积约为2460平方公里。这样宏大的规模,是中国历代王朝的皇家园林无法逾越的。
汉武帝建元年间,还进行了扩建,占用了民间耕地/林地,上林苑成为了一大片皇家御苑的模糊概念,实际面积应该比这个还大。
行至三辅之地,只见风光与京都大有不同,卫青、公孙敖打马疾驰,卫青带上了黑熊儿,双马一犬互相追逐向前,不一个时辰便见得一座大城,原来是左辅都尉。作为京城的屏障,右辅都尉,左辅都尉,京辅都尉历来就是军事重镇。三辅之地也是自古就极其富饶,渭水,泾水,洛水三条河流穿城而过,两岸的土地得到灌溉,自然富足。
这左辅都尉,是泾水流经之处,河水给城市带来了活力,虽已是秋日,沿路也是郁郁葱葱,毫无衰败之‘色’,大片的农田正是秋收的季节,忙碌的农人撒在丰收的田野上,忙碌中带着喜悦,汗水湿透了衣衫,依然难掩收获的喜悦。
天‘色’尚早,卫青、公孙敖此行的目的为北地郡,那是离京都最近的边城,北地以北就是匈奴的地界,哪里是黄河南岸,河套平原。前朝大将‘蒙’恬曾帅三十万秦军和匈奴殊死一战,匈奴打败,损兵十余万,败退黄河北岸,此后数十年无力侵扰。
大秦夺得河套草原后,‘蒙’恬和始皇长子扶苏经略河套,两人深知水草‘肥’美,适合养马的河套草原对于中原的重要‘性’,就做了长远打算,按照他们的设想,是要筑一城池,并修建长城,让河套平原永远纳入大秦版图。无奈,秦二世而亡,‘蒙’恬、扶苏也含冤而死,曾经属于大秦的河套之地,在秦亡汉兴之际,又被匈奴夺了去。
卫青的想法是两人身体力行,按照行军打仗的流程,走一遍出关的道路,也好测定长安到边关的路线和注意事项。
他们按照设定的各种情况变化行进速度,以测定有朝一日大军行进所需时日。有这样的目的,自然不能入城休息吃饭了。两人两马一犬,伫立大道上,遥望左辅都尉,高大的城‘门’,戒备森严,但来往商旅依然络绎不绝,一派繁华景象。
不敢过多耽搁,两人便从西边绕城而过,沿着泾水边的前朝驰道北上。
驰道为秦朝的主要‘交’通干道,宽阔平坦,汉立国之后,于民休息,却也注重‘交’通,所以驰道依然保持着原来的样子,马儿跑在上面,很是舒畅,所以速度很快,两个时辰下来,便离开左辅有上百里之远。
三辅都尉原本是官职,景帝时期三辅都尉分别为左、右内史,与主爵都尉,所辖皆京畿之地,拱卫京师,故合称“三辅”,后来,他们所管辖的地区也被称作三辅都尉,分别为:左辅都尉,右辅都尉和京辅都尉,三辅之地在长安北方,大约就是今天的陕西咸阳,铜川和渭南的局部地区所组成的行政区域。
离开三辅之地,便是一马平川。待到草草用过几口干粮,卫青和公孙敖继续马不停蹄的向北而去。旁晚时分人马都已大汗淋漓,前方有一座小山山,芳草萋萋,马儿又困又饿,正好可以有个休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卫青:屌丝逆袭的传奇】最新更新章节〖1、三辅之地〗地址https://m.zuimeng.net/22/2224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