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史书之迷(4/5)
养生息,便派三十万大军横扫长城以外近千里,掠得十万匹良驹班师回朝。之后连下十三道诏命,强令各郡各县饲养良驹,若少于规定数目则追究其责加以治罪,同时在民间大兴骑射之风。此举颇为后人所诟病,认为其无视百姓疾苦。可本相细观太宗北征战记,却现当时塞外蛮族已经羽翼渐丰,太宗若不出征,数十年后必犯中原,故本相以为太宗此举,可说利在千秋。”
郭怀叹道:“可后汉依旧被胡蛮所灭,只不过推后了百多年而已。”
楚名棠却道:“此言差矣,后汉之亡胡蛮绝非主因,乃亡于君王昏庸,朝中奸臣当道。想西秦和我大赵自立朝以来连年征战不休,却仍有余力能将胡蛮拒之以草原及漠北一带,而不局限于长城内外,后汉雄兵百万,疆域之广犹胜于东西两汉,只因君王荒淫无度不理朝政,又听信朝中奸臣谗言,连杀三位边疆大帅,改由一宦官统领数十万大军,以致胡蛮来袭时将帅竟然先行逃亡,几十万大军顿时土崩瓦解。胡蛮长驱直入,仅用了一十八天便攻陷了京城。”
郭怀对这段史事亦颇为熟悉,道:“是啊,无论哪朝哪代,若是摊上后汉末帝这样一个皇帝,真是国之不幸。”
“幸好民间尚武之风犹盛,百姓皆以擅长骑射为荣,因此召之即来,来之能战,各路义军纷纷揭竿而起抵御胡蛮,历经二十余年,终于将胡蛮再度逐回塞外,这可说是承蒙太宗之福也,若不然我中原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境。”
郭怀疑道:“名棠你此言有些不妥啊,本朝太祖起兵时已是一方诸侯,西秦等国先王亦是掌控兵权之人,何来义军揭竿而起这一说?”
楚名棠微微一笑,道:“说的是,本相确是失言了。”
当年胡蛮攻下后汉都城洛阳后,将城内皇亲及重臣屠杀殆尽,随后又挥兵南下,各地官军闻风丧胆,最先真正起兵反抗的竟是魔门。后汉末年朝纲混乱,民不聊生,魔门在民间的势力逐步壮大,门下信徒近百万人,魔门门主宁大先生组建了十万义军,四处出击,稍稍遏制了胡蛮的势头,但终因寡不敌众死伤惨烈。宁大先生意识到仅靠魔门孤掌难鸣,便拜访各地诸侯共商大计,以绝世武功将其折服,纷纷答应出兵。可魔门的宗旨与士大夫的观念格格不入,当胡蛮败象渐露时,赵国太祖等一帮原后汉将领得到了各地世家的支持,开始暗中打压魔门。不久宁大先生又离奇失踪,魔门顿时内乱不休元气大伤,赵太祖等趁机联合江湖白道中人逼得魔门不得不退至西域。
楚名棠想道,中原四国立朝后不约而同地将魔门抵御胡蛮的功绩从史书中抹去,都自称是本国太祖率众驱逐胡蛮,这段史实已经从世人的记忆中湮灭了,难怪郭怀对此一无所知。由此看来,那些所谓正史有些亦是信不得的……
楚名棠忽道:“关于太宗,本相从史书上现一件奇怪之事,此人十六岁即位,三十一岁便完成一统天下之伟业,较秦始皇年近四旬夷平六国更胜一筹,可这样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无论前朝还是中原四国的史书对其平定中原后在位那十余年都语焉不详,连所颁圣旨都记录甚少。太宗更是疑云重重,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郭怀说道:“史书上不是说得很清楚,太宗是因感染伤寒而亡的吗?”
楚名棠摇头道:“那只是史官所写,要知当时后汉朝中贤臣名将如云,可太宗一死,近两成官员也随之消失,较有声望的如兵部尚书姜维等几人尚记载了死因,其余太宗提拔的一些儿时好友从此不知所踪,倒似一场宫廷变故一般。”
郭怀讥道:“怎么,都几百年了,太尉大人还想为后汉太宗之死翻案不成?何况若真是宫廷变故,这类事史还少了,又何必遮遮掩掩。”
楚名棠笑道:“是,尚书大人说得有理,本相只是一时感慨罢了。”暗想这小子从小对读书就兴致缺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楚氏春秋】最新更新章节〖第二十四章 史书之迷〗地址https://m.zuimeng.net/223/223999/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