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抵达洛阳(1/3)

车驾在严密的警戒中进入了洛阳城。御驾车队从天津桥入,通往皇宫的道路已经戒严,百姓都被赶走,道路两侧都是持枪护卫的禁军将士。

现在洛阳城是前隋时候杨广所建,位于邙山之南,伊阙之北,瀍水之西,涧河之东,洛水穿城而过。洛阳也是大唐境内除了都城安之外规模最大,最为繁华的城市。

自前几年洛阳被朝廷定为东都后,其繁华程度日盛一日。洛阳城在天下臣民心中的地位,也一日比一日高涨。因为洛阳可以通漕运,从各地往安转运的物资,都要在洛阳转仓,再通过陆路运往安。在这一点上洛阳比安更有优势,许多时候,洛阳城的物资供应比安城还要丰富。

一些年份,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安城的物资供应不足的话,皇室成员就会往洛阳而来。这次李治和武则天来到洛阳,也有这方面的原因。今年是灾年,天下产出欠丰,安的物资供应有点难以满足所需,皇宫中的供应也出现了点问题。再加上武则天并不喜欢呆在安,所以就到洛阳来了。

洛阳城与安城一样,都是整齐排列的市坊格局,只是因地势的原因,再加上洛水穿城而过,城市建设没有如安一样对称严密。不过洛阳城修建的也非常雄伟壮观,几乎不亚于安城。

洛阳城内也有皇城,同样建于前隋时候,杨广手中所修。皇城位于洛水之北,洛阳城的西面。皇城里面有宫城,皇城内各‘门’及宫殿的命名与安皇城也有些相似。

皇城在唐初时候被李世民命令为洛阳宫,这名称一直延续至今。大唐初建的时候,李世民率军攻占洛阳后,觉得洛阳城内宫殿修建的过于豪华,下令拆毁。但又在几年后重建,不过重建后的洛阳宫气势远不如隋代,李治当了皇帝后,下令修建了上阳、宿羽、高山等宫。

这几座宫殿修建后,洛阳皇城的气势几乎可以与安皇城相比了。

洛阳宫周有十二里,四面有十二个‘门’,南面的正‘门’为则天‘门’,左右是明德‘门’与乐‘门’,北面也同样有玄武‘门’。御驾队伍从则天‘门’进,在看到“则天‘门’”牌匾时候,知道如今还没出现“武则天”名的李晨,心里在嘀咕,武则天名字的由来,是不是就因为这“则天‘门’”的原因。

李世民在位时候,也曾数次临洛阳,不过李治继位后,到洛阳的次数更加的多,还将洛阳定为大唐的东都。李晨也知道,历史上武则天以周代唐后,更是将洛阳作为“大周”的神都。

或许李治并不喜欢经常来洛阳,但武则天非常喜欢到这里来。李晨看到过历史书中的记载,说武则天因为害死了王皇后和萧淑妃,睡在太极宫及大明宫内时候,晚上经常做恶梦,被王皇后和萧淑妃的鬼魂缠身,她认为王皇后和萧淑妃的鬼魂一直在安皇城内游‘荡’,因此不喜欢呆在那里。

武则天当上了大周的皇帝后,将都城定为洛阳,主要原因也可能是因为这个。

皇帝的御驾抵达洛水岸后,洛阳城内所有的官员都出来迎接。不过御驾车队并未有什么停歇,而是直接进了皇城。一路行来,所有人都非常辛苦,再加上天寒地冻,谁也不愿意在寒呼啸的外面多呆哪怕片刻,能早点躲到有火炉的室内,舒服地躺一下,应该是所有人最想做的事。

鼻子都被冻红了的李晨,率领他手下的军士,及其他千牛卫军士,及一部羽林军将士,护卫着皇帝与皇后的辇驾,进了皇城。这次皇帝所居之处是在新建的上阳宫。上阳宫位于洛阳宫西,临洛水而建,与安的大明宫有点异曲同工。上阳宫修建的非常繁华,只是规模比大明宫小上很多。

暖暖的太阳照耀下,李晨及他的同伴们,护卫着御驾来到了上阳宫。皇城内,寒基本被阻挡住了,太阳直‘射’下来,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冻了大半天的千牛卫军士,都觉得苦日子快出头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武唐春】最新更新章节〖第八十一章 抵达洛阳〗地址https://m.zuimeng.net/23/2320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