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狗不理
1971年,国家出台了大学重新招生的政策,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选拔干部,推荐上大学成了现实,昔日全部瘫痪的高校苏醒了,焕发出勃勃生机。这是多少知青与农村青年朝思暮想、梦寐以求的事啊,当然也包括我。
1972年,第二批推荐上大学的名额多起来了。这一次,竟然让我时来运转。
有一天,公社突然通知我到湘南县人民医院去体检,说准备推荐我。我欣喜若狂,马不停蹄地赶到医院,结果却落选了。有人说:“你血压高,体检这关没过。”
虽然暗自神伤,但我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1973年,真正的春天来到了——经过生产队、大队、公社三级贫下中农层层推荐、审核并盖章按手印,从而让我有了真正上大学的机会。
公社书记找我谈话,表示:“上一次你没去成,是因为身体的原因;这一次如果身体还是不行,下次可就没有你的份了,总不能连年推荐你啊!”
我感谢书记的关心,并表示理解:“谢谢,能推荐我,我已经感激不尽。假如这一次文化考试不合格,体检也没通过,我认命了,以后再不推荐我,我也没有意见了。”
临别时,书记紧紧握住了我的手,表示鼓励,我的眼眶顿时湿润了。最后一位男同学这时刚刚进门,边收拾东西边用一口常德话说:“我叫龙汉,来自湖南常德。”这位同学的脸白白净净,看起来很文静。
轮到女同学开始介绍了。
“我叫曾心如,来自湖南娄底。”娄底话比较难懂,我深有体会。
“大家好,我叫胡伊荷,来自湖南邵阳。”这位胡同学的邵阳口音极其浓厚,差点让我笑出声来。
最后是我:“我叫黎湘江,是来自湘南县的下放女知青。”我相信自己说的普通话还比较标准。
一开始,由于相互不熟悉,本组同学们都有些拘谨,气氛沉闷。不过随着朝夕相处,大家逐渐变得活跃起来了,共同度过了绚烂多彩的大学时光。当时除了学农活动,我们工农兵学员还要去学工。本班学员学工的地点在长沙帆布厂,该厂位于长沙市河西咸嘉湖地段,被一些小水塘环绕着。每当我从帆布厂走回师院,来到塘边,看着草鱼、鳙鱼在水里游荡,真想伸手去捉几条。
一走进帆布厂,我立刻被厂房里轰隆隆的纺织机器声给震住了,声音震耳欲聋,人们就是在机器旁边大喊大叫,也是互相听不见的。厂里的纺织女工佩戴着白色布帽和白色口罩,穿着带有白色围兜的工装,身轻如燕地在机器当中穿梭,织成的一卷卷绿色帆布拖在地面上,犹如碧绿的河水在流淌。此情此景,我都看呆了,对工人师傅的敬佩感也油然而生。
我是第一次到工厂里做工,把两条长辫盘在头顶,上身一袭白色,打扮成工人模样。我跟着结对子的师傅在织布机前来回走动,遇见断线头,便用手接上。实习了几天,师傅就让我独当一面了。
开始还好,偶尔接一个断线头,让机器照常运转,我还能做得来。但是,遇到一台机器出现两个断线头的时候,我的手就不听使唤了,接上这个,顾不上那个。如果碰到几台机器都出现断线头,我只能把机器停下来,喊师傅过来帮忙。这时,师傅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把断线头接上,让机器恢复运转。
除此之外,女职工们还要照料家庭,这种旺盛的精力让大家称赞不已。
本章已完成! 请记住【江太太你别作妖了】最新更新章节〖第三百一十三章 狗不理〗地址https://m.zuimeng.net/283/283300/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