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回 幽幽泰山 一(1/4)

正所谓“人间百味盐为上,各行利润它最高”。

盐是开门七件事中不可缺的重要一件,即使是嘴巴再刁的人也没有听过有不吃盐的。

在朝廷的财政收入中,盐业和冶铁业所占的比重极大,甚至于在国家财政困难时期能起到力挽狂澜的巨大功效。

因此,无论怎样的改朝换代,盐的生产经营都是国家垄断,历代王朝都在赋税中将“盐税”单列出来,并设有专门的有司衙门管理盐政。

当时如果想要合法贩盐,商人必须先向官府取得“盐引”(每份盐引一个专用号码),凭借盐引才能到盐场支盐,然后到朝廷指定的区域销售,从海边到内地,盐商们不仅要受到官府的层层盘剥,而且大量的关卡税丁还要从中抽税,因此盐价是一路看涨。

而在川蜀、南诏、附国和西域突厥等地,由于本地并不产海盐,加之运盐的路途遥远艰险,所费人力物力很大,盐价更是高到难以置信的程度,有时候甚至于到了盐巴比金银财宝还要金贵的地步。

正是因为贩盐有着巨额的利润,在白花花银子的吸引下,不少人便开始私下经营盐场、运输出售盐巴,这便是赫赫有名的私盐贩运贸易。

与正规的盐商相比,私盐贩子缺少朝廷派发的“盐引”,因此属于非法经营,自然对官营的垄断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加之盐业的重要性所在,朝廷对于此类私盐贩运更是深恶痛绝,一旦破获往往施以重刑,可是尽管如此,高额的利润回报还是让很多人铤而走险、源源不绝。

“……尤俊达江湖人称‘豹子眼’,靠贩运私盐起的家,有情报证实,目前他还在干着老本行,而且规模更盛往昔,几乎每半月都有大量的食盐从东海盐场运至渤海州,然后分批从海船卸下来,一半装到尤家自己的船队上,溯济水逆流而上,直抵历城北的一处码头,另外一半则由车马运输,一路北上,运往河北、幽州境内……令属下感到疑惑的是,沿途几十处关卡哨所,竟然没有一丁点儿和尤俊达贩盐有关联的记录,所以属下认为这是明显的官商勾结、合运私盐牟利,而且来头还不小……”

根据岚子提供的接头暗号,王君廓顺利地找到薛收安排在此地的组织负责人,并将他偷偷带进历城县衙的后花园,在那里我从这位负责人口中了解到一个重要消息:“天下会”的总舵并不在紫竹林小孤山的尤家大院。

“实际上,尤俊达本人虽然在当地威风得很,也只是‘天下会’的一个小头目而已,属下曾经派人潜入小孤山,发现经常有从北方来的绿林人士出入尤家大院,而且好几次都是尤俊达亲自出门迎接,执礼甚恭,属下猜测小孤山只是‘天下会’的一个据点,真正的首脑人物并不居于此,而是北方某地的绿林人士,但看进出尤家的人如此之频繁,属下以为此地却一定是他们组织的一处重要所在……”

“尤俊达平日里都喜欢做什么事情?”

“什么都做,也什么都不做,属下也说不清楚,总管(薛收)曾经密令组织严加监视一切可疑之人,这个尤俊达自是名列在册,有三个兄弟专门负责他,其中一个已经混进尤家大院做了一名厨子,一个在城中的‘万和酒楼’做账房先生,还有一个负责盯梢,观察了快一个月了,却也只了解到这些罢了!这个人平素看起来和常人也没什么不同,就是喜欢喝酒谈天、广交义士豪杰,据说在他家中养了不少的门客,属下估计也都是绿林人士。”

我对于这个尤俊达充满了好奇之心:一个敢于明目张胆贩运私盐的江湖中人,本身已经具有了很大的吸引力,现在又加上了“天下会”重要人物这一条,说什么我也不能放过他。

“你回去后继续监视这个尤俊达,另外再派些人混进他的身边,本座总有一种感觉,那所院子可能藏有什么秘密,出入尤家的人要尽可能查探清楚他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隋末我是帝王】最新更新章节〖第六十六回 幽幽泰山 一〗地址https://m.zuimeng.net/289/28952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