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14)(2/3)

很平常。关键就是要抓住其中的道理。

伊尹对商汤说‘治大国如烹小鲜’。

毛传曰:‘烹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知烹鱼则知治民’,‘烹小鱼不去肠,不去鳞,不敢挠,恐其糜也。’。《淮南子》《韩非子》也都有提及。

就是唐明皇也曾作注解:‘此喻说也。小鲜,小鱼也,言烹小鲜不可挠,挠则鱼溃,喻理大国者,不可烦,烦则人乱,皆须用道,所以成功尔’

以烹小鱼喻治大国,这是杨戬之前在宫中上学时学到的。而现在韩冈岂不是在用重心之说来比喻治事?找到重心,便能举重若轻。

杨戬自问是明白了韩冈的想法。

上古贤人都喜欢做比喻来规劝帝王,药王弟子难道不正是跟他们一样?可谓是用心良苦啊。

从他这个小小宦官眼中,王、程两位,看来远远比不上他们的后辈晚生。

杨戬的眼中,官家也在沉思着,在苏颂走后许久,他才又开始写字:‘棋盘……’

杨戬会意,让人去寻答案。

结果让杨戬瞠目结舌,聪明的太子歪着脑袋迷糊了起来,而天子,则又是久久不动。

远远超过想象极限的数字。开始时仅仅是一粒两粒麦子,在六十四倍……呃,六十四番之后,就变得庞大的难以相信。

杨戬心中明悟。

这同样是劝诫。

乡里的高利贷中常有倍利,逼死人命无数。杨戬幼年还没进宫时家境贫寒,对此深有体会。

想一想,只要借一文钱,六十四年后,就会变成大宋几百几千年的税入都抵不过的巨额债务。

而正常借几贯钱,也不要六十四年了,三五年就能逼死人命。

这又是在讽喻天子,该抑兼并,减民贷啊。这也是让在宫闱内长大的太子知晓民间疾苦的唯一办法了!

朝有贤良,家国之幸。

在崇敬和激动中,杨戬又看见赵顼在沙盘中划着:

‘明日,招韩,经筵。’

韩冈的下一堂课,本应是放在两天之后。

并不是赵佣的课程安排不合理,而是王安石、韩冈这样的重臣,让他们天天给太子上课根本不现实。至于程颢,因为另立道统的缘故,他来上课的次数,也被王安石压着,不可能更多——据说其中还有不得皇后认同的缘故。

大部分时间,教导太子的工作都是交给资善堂中的其他教师。从地位最高的王安石,到最下面的小黄门,在资善堂中任职的多达近百人。礼仪、射术,甚至《论语》等经书的背诵抄写都是另外有专人负责。在韩冈回来之前,算学课也是另外有人来上,赵佣这么点大就学会了百以内的加减乘除,皇城中长大的宦官,其中允文允武者所在多有,也足见皇家教学的水平。

不过王安石、韩冈和程颢,终究是天子以诏书聘来的太子师。每天赵佣的课程中,都有一个重点科目,不是王安石,就是程颢,现在则又多了韩冈。

而现在赵顼所说的经筵,并不是给赵佣讲课,却是给身为天子的赵顼所开设。

文臣在经筵上讲读经史,借古喻今,

杨戬面现难色,轻声劝道:“官家,可你的身体?”

赵顼闭目不言,只敲了敲手指。杨戬低头躬身:“奴婢知道了。”

……………………

韩冈此时早回到了家里。

周南帮着更衣擦脸,云娘端上茶,素心也端来了亲手做的点心。

一切起居都有娇妻美妾服侍,自自在在,清闲无比。

比起十几天前,还在河东辛辛苦苦的日子,不啻天壤云泥。

到了傍晚的时候,被王安礼的夫人请去说话的王旖才赶回来,见到韩冈在书房里靠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宰执天下】最新更新章节〖第38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14)〗地址https://m.zuimeng.net/3/3540/1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