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赵括VS赵括(1/3)
求援信交给了他的传令兵。趁着这些“野蛮人”还没有封锁江面,汉尼拔让传令兵和几名士兵泅渡过江,去往上游的城堡送信。
至此为止,汉尼拔仍旧自信满满。
城外的野蛮人根本不会攻城。甚至,这些野蛮人都不知道焚毁周围的黑麦田。
他自信的最大体现,就是甚至没有派出士兵,在围城开始的时候就把城堡中存储的全部黑麦磨成面粉。
如果有哪怕一丁点的重视,作为一个要塞工程师,守城第一课就是“攻击方的炮火很容易机会高耸的磨坊,所以必须在围城开始的第一天,派出足够的士兵,在磨坊被炮火击毁之前,将谷物全部磨成面粉”。
守城,是一门科学。
科学总需要试验,只不过这门学问的试验品,是士兵的生命。
汉尼拔很自信,既是出于对自己学问的自信,也是因为对手实在太弱。
两者相加,双倍的自信,双倍的轻松。
然而,在送出求援信后的第二天,这种自信就变成了一种恐慌。
汉尼拔惊奇地发现,城外的野蛮人开始行动了。
他以为这些野蛮人会凭借勇气和不惧死亡,不断冲击城墙,成为守城士兵练枪法的标靶。
可并非如此。
相反,城外的野蛮人很“专业”地在距离棱堡三四百步左右的地方,开始挖掘壕沟。
透过望远镜,汉尼拔看的很清晰。
十七辆装满了泥土的马车间隔排开。
四人一组,第一个人躲在马车的后面,半跪在地上,用一把铲子在那挖坑。
后面三个人不断将挖出来的泥土堆积在马车的侧后,形成了一道可以抵挡铅弹和跳弹的胸墙。
当第一个人挖了半人深的时候,四个人合力推动那辆做掩护的马车向前挪动。
第一个人继续挖半人坑,后面的三个人分开距离。将第一人挖出来的坑扩大、挖深,将土堆积在濠沟前。
十七辆掩护的破马车、十七个挖坑的小队,围绕着棱堡形成了一道完美的弧线。
照着这个速度,最多三天的时间,一道作为进攻出发地的壕沟就会挖好。
这……不该是野蛮人该会的手段。
“对面也有一名要塞工程师。”汉尼拔得出了一个他最不想相信的结论。
要会攻城,必先会守城。要会守城,必先会攻城。
对面那个契丹军官的军事学技术,并不落伍,也并不像是他收集到的资料那样——大顺在。
无数的壕沟从第一道壕沟处向内延伸,蜿蜒曲折。守城方看不到任何一个暴露在外的人,只能看到不断飞出的泥土。
战场上恐怖的静谧,更让城中的守军压力倍增。有人忍不住朝着壕沟开枪,可并没有任何作用。
炮兵大尉也放弃了试探炮击的想法,炮击,对字壕毫无作用,除非有人发明出可以爆炸的炮弹,用曲线极大的臼炮发射。
围城的第八天,字壕已经延伸到了棱堡前不到二百米的地方。
和汉尼拔预料的一样,字壕挖掘到距离棱堡二百米、距离防护坡110米左右的时候,不再继续向前挖掘。
而是转为横向,开始挖掘第二道平行于棱堡的壕沟。
汉尼拔知道,这道壕沟会挖的比第一道要宽、要深。这里将作为最终攻击的集结点。
法兰西军事技术学院要塞工程学又一课:在攻击方挖掘第二道壕沟的时候,是出城反击的最佳时间。
如有可能,要塞指挥官应派遣精锐的掷弹兵。在傍晚挖掘懈怠的时候,朝第二道壕沟发起冲击,填平壕沟。
否则,一旦第二道壕沟挖掘完成,攻击方有了集结地和前出阵地,防守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新顺1730】最新更新章节〖第六十一章 赵括VS赵括〗地址https://m.zuimeng.net/316/31685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