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就章 安居(1/3)
田原闭关期间宋青书听三位庄主介绍了武穆城以及武穆遗宝的一些情况,自然也少不了问些田原的近况。待他听田原将内力传给了花云,又不禁为自己的儿子担心不已。待听田原内功能够三月复员,又不禁将信将疑。又想到了自己的师祖张三丰真人,师祖修为就象是汪洋大海一样,深不可测,不知道师祖他究竟是达到了何种境界呢?想到这里,宋青书的思绪不禁从武穆城飘飞到了武当山上,想起了自己的父亲,想起了昔日在山上的无忧岁月。
田原与宋青书闲话家常,宋青书追忆往日的岁月,一时相顾无言,田原连忙把话题岔开,问道:“那武穆城现在的情况怎么样啊,我怎么看到那么多工人,又建了那么多的房子啊?”田原的问话将宋青书从遥远的思绪中拉了回来,他长叹了一口气,继续着武穆城的话题讲了下去。只听见他道:“武穆义庄的发展势头良好,各项工作都进展顺利。
首先,人员的安置。自武穆义庄招募流民至今,已有五个多月,四方流民纷纷前来依附,加上梁子岛的移民,现在整个义庄十四岁以上有完全劳动能力的人口大约三千人,这其中梁子岛移民和招募来的流民各占一半。至于十四岁以下没有劳动能力的少年、儿童则没有计算在内,但也初步统计出了数量,有八百多人。这三千劳动人口分成了二十个村,每村约一百五十人、四十至五十户不等,选一个精明强干的人做村长,进行统一管理。对于十四岁以上,没有亲人的单个人员,任其自由组合,三人归为一户,以便于管理。这一点主要是出于对梁子岛移民的考虑,他们中有数百年龄较大的单身汉,都在五十至六十岁之间,而招募的流民中这样的情况极少。
第二,由于抢播及时,义庄迎来了第一批收获。抢插的四千余亩晚稻喜获丰收,共收获稻谷六千余石。这些粮食还是收归义庄统一调配,加上原有的存粮,义庄再也不用为粮食而发愁,这些粮食足够度过明年青黄不接之时。何况在收起稻谷之后,义庄又整理出了四五千亩耕地,全都种上了麦子。
第三,安家分田。这是最为重要的事情,也是最难办好的事情。现在正值农闲,义庄上下男女老少齐动员,全都投身到建房工作中去。他们以村为单位,掀起了一股建房热潮。他们分工明确,年轻力壮的,起土砖、伐木料;年老年少的,送茶水、搞伙食,还能够帮忙和泥巴、做布瓦。这项工作关系到大家的切身利益,房屋建好是要分到各家各户的,所以大家工作的热情空前高涨。
房屋建造得很快,估计在年前,每家每户都能住上高大、宽敞的砖瓦房,若不是因为布瓦的烧制比较慢,这个日期还能提前。尽管只是几间土砖屋,但对于住惯了低矮、狭窝棚的梁子岛民和广大流民而言,也是莫大的奢侈了,好歹都有了自己的家啊。所以,虽然工作劳累,但大家的脸上全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房子建好了,下一步就是分田地了,只有把田地牢牢的抓在了手中,他们才算是真正的安心了啊。三位庄主把督促建房的任务交给了田野和二十位村长,自己三人则带人投入到了义庄土地的丈量工作,并对各村的土地范围进行大致的划分。由于面积较大,任务较多,三人分头进行。田原出关之时,土地的丈量以及各村土地范围的划分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并对下一步田地的分配和管理工作达成了初步的意见。
经过丈量,除去董夏花庄子以前原有的土地不算,后来购买的两千余顷土地中,开垦出水田一万一千亩、耕地一万四千亩、用作农田灌溉的水塘约一千亩、山林约两千亩。另外,每个村子建村、建设房屋用地一百亩,二十个村就是两千亩。田地按人分配,每个十四岁以上的劳力分给田两亩、地三亩。土地归义庄所有,庄民只拥有土地的使用权,义庄三年不收地租,至于三年后收不收以及怎么收,待定。田原怎么听怎么觉得好像前世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武穆城】最新更新章节〖第三十就章 安居〗地址https://m.zuimeng.net/32/3222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