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蒐楞吉-青岛(1/3)

蒐楞吉岛,也叫青岛,其形如牛轭,面积仅有二十多平方公里。赵新从望远镜中看去,只见岛上密林遍布,根本看不出是否有人居住。

“你看什么呢?”刘胜在一旁随口问道。

“金子。”赵新没有回答,他只是在心里默默想着。“现在谁能想到,这座不起眼的小岛上埋藏着储量惊人的黄金呢?”

历史上自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廷无奈开放东北移民,想借此解决各地的流民问题,并填充边疆实力,抵御沙俄入侵。

从十九世纪中期开始,随着蒐楞吉岛上发现砂金,很快来此淘金的人便高达数万。

《北京条约》签订以后,沙俄侵占了外东北大片本属于中国的领土。在得知蒐楞吉岛出产黄金后,立刻盯上了这里。

眼红的沙俄强盗为了独占金矿,不顾《北京条约》中关于“中国人所占渔猎之地,俄国均不得占,仍准中国人照常渔猎”的约定,动用武力驱逐岛上的淘金工人。

在遭受了沙俄的第一次洗劫后,被逼无奈的数百名淘金工人携带刀剑火枪回到岛上,誓与来犯者决一死战。然而起义矿工的武器根本敌不过沙俄军舰的炮火,残存的数百人只得撤出蒐楞吉岛转战南乌苏里地区,几个月内竟发展到了两三千人的规模。

起义军中以汉族矿工为主,也包括了不少当地满族、赫哲、锡伯等各少数民族。他们转战各地,偷袭俄军哨所,攻占俄国人的定居点,将南乌苏里地区、兴凯湖和绥芬河之间扫荡殆尽,被当时的俄国人称为“红胡子”。

当时的满清朝廷将所有精力用于对付南方的太平天国,索伦部的青壮和驻防八旗被频频征调,外东北的驻防兵力几近于无。由于担心起义军转入关内动摇统治,竟视其为寇仇,于是派兵与沙俄合作,进行围剿。

最终,在清廷和沙俄的双重镇压下,1868年7月,这场声势浩大的反抗终于宣告失败。四名起义军首领戮尸传首,在中俄交界的长岭子悬竿示众。

这片辽阔的白山黑水之地,对满清的皇帝和权贵们,只意味着人参、海参、貂皮、东珠。他们却浑然不知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下面,埋藏着储量惊人的金、铜、锡、钢铁、煤炭、石油等矿藏。无尽的原始森林,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辽阔肥沃的黑土地,数千公里的海岸线。直到丢失了一百多年后,才引发了众多国人的无尽叹息。

不过眼下的赵新还顾不上一百年以后的事,他现在满脑子想的就是黄金。

雷神号驶过蒐楞吉岛外海,这次航行的路程也就走过了三分之二,再有一会就可以看见法林河的入海口了。

一个小时后,随着一声汽笛长鸣,雷神号在法林河口的外海上停船下锚。

“赵新,你打算给我们这个新的城市起个什么名字?”驾驶舱里的刘思婷突然好奇的问道。

“北海。”赵新喃喃道。“这里才是真正的北海。”

“也对,什么狗屁日本海!这里是我们的北海才对。”刘胜听到赵新的话后赞同道。

赵新放下望远镜,笑呵呵的对身边众人说道:“从这里到虾夷地不过三百多海里,你们觉得虾夷地还能算是德川幕府的吗?”

“哈哈!赵总此言甚合我意啊!”邓飞推开船长室的大门,走了进来。

“主公,目前虾夷地目前归福前藩的松前家所有,现在的家主是松前志摩守道广。”胜海舟站在赵新身后出言提醒道。

“很快就不是了。”赵新的脸上露出一丝冷笑。

根据十八世纪的《虾夷地并周边地图》(蝦夷地並びに周辺図)所示,尽管松前藩得到了幕府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乾隆四十八年】最新更新章节〖第七十二章 蒐楞吉-青岛〗地址https://m.zuimeng.net/353/35351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