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酒曲(1/2)

周地主住的村子就叫周家村,这些年动乱城里镇上都不安稳,周地主一家便一直住在村里。周家村走大道到溪岭村要绕好几个山头,但是走山上的小道就要近的多了,一个多时辰便到,胡爹能去周地主家做短工也是多亏这山中小路。眼见这会天色已晚,胡爹不放心周少爷一行走山路,便坚持将人送回去,等再回来的时候,就背回来好大一袋江米。

这一来一回也有两三个时辰,胡甜和齐氏一起等着,待胡爹回来,齐氏去厨房热了饭食,胡甜已经等不及打开来看。

这一打开,父女俩就惊了,这袋江米米粒细长莹白,颗粒完整,细闻还带有淡淡的米香,果真是上好的江米,这么一大袋少说也有三四十斤。

待齐氏热好了饭食来看又是惊了一回。

因着战乱缘故如今粮食吃紧,市面上,一两银子可买两石高粱粟米,白米的价格却足足翻了三倍,寻常人家根本吃不起,这江米就更不提了,最次等的江米也要二十文一斤。普通庄户人家大多买不起,都是自家每年少少种一些,一部分留到端午包粽子,一部分等正月十五磨粉做元宵。

这一袋品相这样好的江米市面不多见,怕是二两银子要得。

胡家现在辛辛苦苦一年到头也攒不上一两银子,这一袋米就相当于胡家一家两年的收入。胡甜不知道虎肉应该作价几何,但周家给的这些已是不少了。

胡甜一看这样好的江米就忍不住眉开眼笑,心中甚是满意。胡爹和齐氏却是看的咂舌,她们种了半辈子庄家了,却没看过这样好的白米,还是江米。

胡爹忍不住感叹道:“这可真是精贵粮食,品相跟咱这边种的看着不一样,细腻,这样的粮食哪里舍得下口。”

齐氏在一旁附和道:“是跟咱们种的不一样,咱这边江米都是圆乎乎的,哪像这个细长细长的,不过闻着真香,定然是好东西。”

胡爹这时候想起周家管事跟他说的话,猛然道:“听说是打东边运过来的,周家库里也只得百来斤,可不是好东西。”

齐氏惊道:“咦,哪里就换这样精贵的东西?”又想起这是自家闺女要求换来的,便问道:“二丫头,你要这江米是要做甚?”该不会真是为了吃吧?这一袋江米要是做吃的,一家人也吃不了多久,要是放长远就坏了。可若是换成糙米或者高粱粟米,那能多换多少,说不定明年的口粮都不愁了。

想到这齐氏就有一丝心疼,要自家闺女真是为了吃一口好的,她真得狠下心好好教育教育这越来越不能吃苦的丫头。

胡甜要是知道齐氏心里头这么个想法,可不得冤死,她来这三年,真是把上辈子没吃过的苦全吃了,原来在齐氏眼里还是“越来越不能吃苦”。

咋说呢,哎。。

也幸好她不知道,这会才能笑嘻嘻地对齐氏和胡爹道:“阿爹阿娘,女儿自有用处,过几日你们就知道了。”

齐氏和胡爹不知道,胡甜却明白,这边把糯米都叫江米,实际上糯米分籼糯米和粳糯米,籼糯米为圆糯米,口感较糙,适合做粽子糍粑,就是胡家自种的这种;粳糯米就是周家送来这种江米,细滑香软,适合做醪糟或是水磨成粉。

这些江米要做啥,她早有打算,但她要做的东西这里没有,至于要咋对爹娘说还没想好,干脆就先卖个关子。

齐氏和胡爹听她这样说,内心齐齐感慨,自从三年前差点失去这个闺女后,这丫头就被他们宠坏了,这几年主意越来越大。虽然闺女懂事有主意,但到底年纪还小哩,齐氏忍不住叮嘱:“这米精贵,可千万别浪费粮食。”

胡甜乖巧地点头:“女儿醒的,阿爹阿娘,不早了,快去歇息吧。”说罢自己先回了屋子,但躺在炕上,却翻来覆去翻烙饼一般睡不着。别看胡甜关子卖的轻巧,但是她要做的东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捡个将军来种田】最新更新章节〖11.酒曲〗地址https://m.zuimeng.net/364/36464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