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 郭子衿力谏出战(1/3)
荆州,建平郡,巫县与鱼复县相交的水道上密密麻麻布满了晋朝水军的大小战船。>
晋军水寨南分二十四座门,皆有艨艟战舰,列为城郭,中藏小船,往来有巷,起伏有序。>
此时江面上西府兵的战船赫然出现在了江面之上。>
晋军战船之上,红底黑字的桓字大旗显得十分醒目。>
暮色四合,皎洁的月光悄悄洒在了营帐上。>
水军大寨外,一艨艟快舰从远处归入水寨,抵达大将行营前,一名身披甲胄,腰跨钢刀的大将踩着沉重的步子向议事大帐赶去。>
大将每向前一步,便在木板上留下一个个沾满水渍的脚印,穿过重重把守之后,营帐前的护卫唰地掀起帐子。>
夜渐渐凶猛起来,弥漫着一片迷蒙的水气,夜风从晋军的营帐中掠过,直逼帐中,冰冰的,冷冷的。>
与此同时,荆州西府兵众多战舰环绕护卫着的水军大帐之内,灯影憧憧。>
“唰——”>
“使君,如今秦军已经发现了咱们,咱们何时进攻?”竟陵太守赵统巡营归来,呼啦啦带风回到议事大帐。>
大帐中,荆州文武分座位落座,主位之上正是晋廷进封的振武将军、荆州刺史桓石民。>
听到赵统的声音,已在帐中的随郡太守夏侯澄未及思索便也起身主动请缨:“兵贵神速,请使君速速下令击破秦军!”>
“请使君下令……”乌拉拉一下子桓氏部曲军将全都向桓石民请求进攻。>
“好,诸位有此心便可!”桓石民端坐主位,波澜不惊,“不过,进攻一事尚且不急。”>
桓石民看着积极主动的众将,也是十分赞许,至少伯父桓温和叔父桓冲为桓氏留下的可战之将还是不少的!>
大司马桓温尚在时,其弟桓豁,也就是桓石民之父是自咸安二年(公元372年)起领七州都督,被建康朝廷授予都督荆、雍、梁、益、宁、交、广,桓豁在位仅五年,因为秦国接连灭凉国、仇池,吞并汉中,桓豁自责不已,抑郁而终。>
桓豁死后,太元二年(公元377年)冬十月,晋廷诏以桓冲为都督荆、江、梁、益、宁、交、广七州诸军事、领护南蛮校尉、荆州刺史,桓冲成为第三位龙亢桓氏坐镇荆州之人。>
淝水之战时,桓冲预言国将不国,晋朝将会不存,谁知谢石、谢玄叔侄、刘牢之先后在洛涧、淝水击溃前秦大军。>
那时,徐宗文也在乱军中阴差阳错杀了秦王苻坚之弟,秦军统帅阳平公苻融,秦军一战丧失二十多万主力大军……>
连当日在襄阳被俘的朱序也在战后重返东晋,桓冲自感失言之余又因当日力图镇守捍卫国土却令紧密合作的朱序被俘,深感羞愧不已,最终忧愤而死!>
桓冲去世,时任太傅的谢安力排众议,慷慨任命三桓坐镇荆、江、豫三州,桓石民成为继伯父桓温、父亲桓豁、叔父桓冲之后,第四任把持荆州的实力派,而荆州刺史一直是龙亢桓氏中仅次于家住的权利人物!>
现任的龙亢桓氏家主是大司马桓温的幼子南郡公桓玄,尚未正式加冠继承家主位,而桓石民在桓豁二十个儿子中出类拔萃,辅佐家主的同时也接手了桓氏在军中的偌大基业。>
“子衿先生可曾来了吗?”桓石民环视帐中一圈,没有见到郭裳,向左右询问道。>
众将之中只有三两个眼中闪过一道忌惮,其余人等大多不知主帅口中的这位子衿先生是何人物?>
“裳来迟了,请使君见谅!”>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诸将回首之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大晋:我真不是天命之子】最新更新章节〖第二百九十章 郭子衿力谏出战〗地址https://m.zuimeng.net/385/385358/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