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2、大军出关(2/3)
集合。同时各个部队开始派人去新城仓库领取物资。
草原不比内地,大量的无人区,打起来后,牧民肯定都跑了。荒山野岭的无处补给。所以需要的东西都要带齐了。不然,倒了草原上肯定抓瞎。
中午,一匹快马驮着通讯处的传令兵,冲进了河西守御千户所的土楼大门。传令兵的后背插着三面红色的小旗。这是紧急军情的标志。
这座巨大的土楼里,住着守御千户所的3600卫所兵,以及他们的家属,为他们服务的招募来的流民家庭等。总人口两万多人。
杨凡再严酷的训练他们后,把他们最终定位为战车兵。也就是大明版本的偏厢车团。
偏厢车明代中期以后开始出现,主要是作为可以机动的野战防御工事使用。例如戚继光所用偏厢车。每一面偏箱车为32辆,一百多米长的车墙,配合64门长管狼机铳,这便是车营一边所配属的常规火力。相当于可以移动的城池。
明人把车营称为“有足之城”,将与游牧骑兵之间的野战,变成了一场“攻城战”,也就是说,明军通过战车的机动和连环,进而逼迫蒙古骑兵在野外进攻一座火炮环绕的移动工事。
早期的车营,所用的时重型偏厢车,车侧面装有重型木板装甲。重量再六百斤左右。当时,土默特部强大正值巅峰,顺义王拥有众多的重甲骑兵,所以车营也有些重型化。
但随着俺答汗去世,蒙古人的衰落,草原上重骑兵消失,取而代之的都是轻骑兵,甚至是牧民征召兵。而车营也开始轻型化。从六百斤以上的偏厢车,一下替换到了二百斤的轻车,重量减轻了2/3,操作人员也大为减少,从人减少到了3~5人。重型火铳取缔,而转为使用数量更多的轻型佛郎机炮、弩、鸟铳为主,增加了对付轻骑的火力密度。
这些新式的轻型车营与戚继光、俞大猷时代的车营相比,由轻车组成的万历中、后期新式车营,在追求机动性要求削减重量的同时,相比之前旧式车营,火力密度则提高了数倍。以适应失去维持具装骑兵能力,转向使用轻骑兵进行武装掠袭的新敌人。
杨凡有足够的重型挽马, 杨凡还有四轮重型大篷车。
在更好的基础上,杨凡重新为这支部队打造了重型的战车。
车的底盘用工字钢和铆钉制造。
车轮使用现代来的二手轴承和旧的橡胶轮胎。
装甲板使用三毫米的瓦愣钢板。
车载大卷铁丝网和便携式可拆装的角钢支架。
停车后,可以用瓦愣钢板和可组合角钢支架组装外墙,用来防御。
武器上,车载一门发熕炮,铜发熕是明代的大型火炮,从嘉靖年间开始应用。
重量五百斤。射程五百米左右。发射的弹丸重四斤。约一百颗霰弹。也可以发射五磅重的球形实心铅弹。
杨凡自己的部队用的是三磅炮,用于远程射击。
杨凡的三磅炮,使用平炉钢锭,锻造成圆柱体,然后好用镗床钻出炮膛,可以承受极大的膛压。射程可以达到七百米。
重量不到三百公斤。两个步兵就可以推走。是目前杨凡步兵的主力野战火炮。
其他的火炮太重,不方便携带。
近战武器杨凡用九连发铳火门枪替代了三眼铳。人手一支。用于近战湖脸。冷兵器上,每人还有一支瑞士长戟,一口雁翎刀。
甲胃上,每人一领,黑色布面甲。虽然外边看着和边军同款,就是颜色有所不同。但是内衬的甲片是冲压出来的三毫米的而钢板小甲片。防御力远超铁片甲。
这支部队,时朝廷的部队。不是杨凡的私人军队,杨凡是用来准备应付朝廷的。所以装备上表面看和朝廷的军队类似,只是更加精良。
喜欢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明末钢铁大亨】最新更新章节〖492、大军出关〗地址https://m.zuimeng.net/389/389441/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