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1翰林院闲话(1/3)
嘉靖三十九年
福建由于官府赋役剥削苛重,加以倭寇流劫各州县,以致民困不堪,各地人民相继奋起反抗。其中,有大埔的窖民、南湾的船民、尤溪的山民、龙岩的矿工,南靖、永定等处的流民,声势最大的窖民张琏等人的起事,官兵每战辄败。巡抚刘焘,应接不暇,惟宰牛送给起义之民、拥众自卫而。朝廷责其戴罪剿捕。
随着福建巡抚刘焘,福建御史、提刑按察使司的陈情奏疏被送入京城,福建局势再次进入京官们的眼中。
翰林院里,魏广德和其他留院官员们聚在院子里,也在讨论着来自福建的奏疏。
“刘焘避重就轻了,只说龙岩知县汤相督兵击败飞龙军,还杀死该部主将萧雪峰,却对之前媾和一事语焉不详,敷衍了事。
我看传闻刘焘为了不让反贼张琏攻打周边府县,给人送去猪羊之事官,可以让一个儿子承袭其俸禄,只不过到了现在,请荫的门槛提高,三品以上的京官才可以请荫。
至于恩生,那是皇帝有时候特旨降恩,让某些官员子弟进入国子监学习,不限官员品级。
所以,有时候圣旨对某些官员的赏赐中提道“荫一子”的话,其实就是属于恩生的范畴,毕竟在国子监毕业后是可以授予不入流官职的,可好歹也是个官。
与出身于官宦之家子弟不同,民生来自普通百姓家庭,又可分为贡监和举监。
举监,其实就是指入国子监补习的会试落第的举人,这其中又有两种出路。
一是纯粹只是在国子监学习备考,准备参加下次会试,以进士出身进入官场的,这些人一旦成功自然前途不可限量,而另一部分人入国子监则是为了选官。
士子通过乡试成为举人,就获得永久参加会试和选官资格,有时出于特殊需要,也会直接授予举人行政官职,一般这种情况主要集中在人才供不应求和选官不拘一格的洪武时期。
之后,随着读书人的增加,以举人身份就想做官变得极为困难,所以这些人唯一的出路就只剩下国子监,入国子监通过坐监肄业和挨拨历事后赴吏部待选官职。
贡监是指贡生入监,贡监分为四类,分别是岁贡、选贡、恩贡、纳贡。
这些人类似后世的保送生,是各府、州、县学中的上等生员进入京师国子监学习,成绩次等的生员送至中都国子监读书。
不过,对这些生员的考试也是非常严格,那就是岁贡生员入国子监前会进行一次考核,对于不合格的生员,教官、提调官与生员一同受罚。
所以,这个时期的举人,如果想要放弃科举担任官吏,就需要进国子监走一趟。
举人直接授官大多存在于明初,到了明朝中后期就变成了个例,非常罕见。
原则上,只要达到入监条件都应该收录,可是实际上国子监除了对荫监生来者不拒外,对举人入监则是还要进行一些考试的,特别是南方举子在北京国子监里坐监。
为了方便考试,许多生员都愿意在北京驻留,为会试备考,这就导致南京国子监生员减少和北京国子监人满为患。
虽然不用为朱世隆、段孟贤走后门,可是请国子监司业略微关照下还是可以的。
魏广德就把朱、段二人的情况和张居正小声说了一遍,听说只是为了来年的会试备考,张居正直接就点头答应下来,“明年他们过来就是了,我直接安排。”
“对了,叔大兄怎么有空回翰林院,国子监那边?”
魏广德把朱世隆他们的事儿处理好后,又随口问道。
张居正现在是领了实差的,按理说这翰林院是不用来了,院里就算有事儿要找他也只会派人过去。
“开头两年,我和肃卿在整顿国子监学风,现在监里学风已经好上许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记住【隆万盛世】最新更新章节〖401翰林院闲话〗地址https://m.zuimeng.net/397/397551/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