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9“钞法”

第二天一大早,魏广德安排家丁给南京和九江送信后,就匆匆到了裕王府,等待西苑返还奏疏的批红。

不出意外,在等人等待的时候,李芳就匆匆进屋,把手里抄自内阁的条子送到裕王手中。

裕王看了眼,就面无表情说道:“父皇命林润即刻逮捕严世番、罗文龙进京问话。”

听到是问话,虽然有“逮捕”二字,可殷士谵、张居正等嘴角不觉抽了抽。

既然是问话,自然是答的不满意就会变成审问,成为一个新的桉子,可若是嘉靖皇帝满意了,似乎也就不是个事儿。

可见,昨日魏广德一开始说严世番在江西的高调言行,还真未必没有故意引诱御史清流弹劾之意。

直接回京城,无旨之下借严世番一百个胆子也不敢。

可因为有了这道旨意在,他就可以堂而皇之回京城了。

“看来,严冬楼此举,怕真是有意为之。”

殷士谵终于还是开口说话,打破了屋里的宁静。

严世番很厉害,很难缠,这是屋里所有人的共识,否则严嵩也不会以送部,转送司钥库以备赏赐之用。”

看完纸条上的内容,魏广德呼出一口气,原来是嫌弃宝源局铸造的烂钱太多。

其实,前些年在京文武百官都注意到了,从司钥库领到的岁赐,钱劣不堪用,不仅轻、薄,甚至稍微用力就能掰断,这样的钱币如何能用,还不如市面上那些私钱。

把纸条递给张居正,魏广德也只能觉得好笑。

嘉靖皇帝应该是根本就没有到过市井之中,所以他根本就不知道,不说其他州府,就是在京城里,几乎就找不到多少好钱进行流通的。

那些流通的好钱,被人收走后就会被投进熔炉炼制成劣钱,毕竟大明确实很缺铜料。

而造成这一切的根源,还是嘉靖皇帝对币值的干预。

嘉靖一朝铜钱对银的比价多次发生改变,嘉靖三年诏令洪武等本朝制钱与历代旧铸好钱兼行,每七十文折银一钱,私铸、伪造的钱一律禁止流通。

嘉靖十折银一钱,稍次的铜钱一百四十文折银一钱。

嘉靖三十二年又规定只允许嘉靖通宝钱七文折银一分,其他洪武等制钱及前代杂钱需十四文折银一分。

到了嘉靖三十三年规定嘉靖通宝钱七文折银一分,洪武等制钱与前代杂钱上品者也七文折银分,其余视钱质量的好坏分别以十文、十四文、二十ー文折银一分,不久又诏令以嘉靖通宝钱七文、洪武等制钱十文、前代钱三十文折银一分。

民间私钱泛滥的根源,其实就是因为嘉靖通宝钱与历代古钱的折换率过高,民间竞相私铸此钱借以牟利。

政府虽然多次严令禁止私铸,但民间私铸活动并未得到有效遏制,而今更是京师市井中所用,俱出私铸的境地。

“轻制薄小,触手可碎,字文虽存而点画莫辨。其则不用铜,而用铅、铁不以铸,而以剪裁,粗具肉好,即名曰钱,每三百文才直银一钱耳。作之者无忌用之者不疑,而制钱、旧钱返为壅过。”

这正是这一时期京城市面上流通铜钱的真实写照。

魏广德都还记得,自家就参与了用铁炮换铜炮的勾当,所得铜料全部都用于铸造“嘉靖通宝”。

上次他还接到家中来信,说现在江南各卫所皆在做此事,以后就算被人发现也不怕,法不责众。

这次的事件,工部会有多少人人头落地,魏广德自是不关心,不过虽然自家从中牟利,却也坚定了他将来重建钱法的打算。

朱元章设计的“钞法”,不应该就这么被埋没掉,还被后世子孙误会,没有准备金制度也不是宝钞失效的根本原因。
本章已完成! 请记住【隆万盛世】最新更新章节〖559“钞法”〗地址https://m.zuimeng.net/397/397551/572.html